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猪倌”的致富经
——记安塞区“科学养殖之星”周科心
  通讯员 王宁 本报记者 刘小艳
  “现在养殖30头母猪,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陆续出栏,每次出栏10至20头,到年底我估计能赚到3万多元。”谈起现在的养猪成果,周科心笑得合不拢嘴。
  周科心是安塞区砖窑湾镇贺砭政村暖水泉村村民。2016年,一次外出砍柴,周科心不幸跌落崖畔,造成骨盆骨折。虽及时住院诊治,但在床一躺就是两年多,花去费用十几万元,丧失了劳动力,家里一下子陷入困境,几乎没有经济来源。
  精准扶贫过程中,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经过评议,确定把周科心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初,周科心能下地走路,面对两年多来因病欠下的债务、孩子读大学的学费,家徒四壁的他迫切想找到一条能“走”通的致富路。
  就在这时,安塞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农畜富民”发展战略思路,这让他眼前一亮。他和妻子找到驻村片长和书记,详细了解养殖产业,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发展养猪产业。
  得知周科心决心养猪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不但为他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产业培训,并为他争取政府补助,帮助他建设猪圈、买猪崽,就这样周科心的致富之路走上“快车道”。
  “党的政策给我指出一条富裕路!现在的人都喜欢吃农村养的土猪,我只要好好干,肯定能解决我的困难。”回忆起曾经的困境,周科心说,“当时我就想,我养了多年家畜,别的不会,这方面经验还是有的,这条路一定走得通。”
  自从发展养猪后,他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把养猪当作宝贝疙瘩。早晨喂养及打扫圈舍卫生,隔几天进行一次消毒,空闲时间周科心就和妻子一起动脑筋钻研养猪技术,收听养殖讲座,上网学习养猪技巧,他们还到镇畜牧站向技术人员请教养猪知识。
  “我现在技术也有了,明年开始,我要把养猪做大,发展成养猪场。”他信心满满地说。2018年,周科心家庭纯收入达4万多元、养猪补助4000元、申请异地搬迁住房一套。同年6月5日,他被安塞区扶贫局评为“科学养殖之星”。
  周科心家庭经济收入提高了,还不忘给乡亲们传授经验,让大伙一起富起来。平时,他领着乡亲们到自己的猪圈里参观,并给他们讲述养猪方法,怎么看猪及猪崽生病,什么时候消毒……乡亲们有困难,他不管自己多忙,总会在第一时间到现场为乡亲们解决。
  “当初我走创业这条路子也碰到过不少困难,是政府帮我渡过难关,现在我有能力帮助乡亲们,我也想带动大伙一块致富!”周科心说,这就是一个最朴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