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此前《龙猫》的重映广受国人好评,《千与千寻》终于时隔十八年后来到国内院线。影迷们终于可以在大银幕上观看宫崎骏的这部巅峰之作,尽管他们此前可能看过无数次。
《千与千寻》有多出名?
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首映,创下约2350万观影人次和304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虽然日本已经从平成来到令和,可票房第一位的宝座依旧是《千与千寻》。
在日本国内获得12项大奖,在国际上拿下了两个重量级奖项,一个是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另一个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在互联网评分上,IMDbTOP250第27名,豆瓣电影TOP250第7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评分网站的用户主要是来自中美两国文化圈。商业与艺术的双重收获,作品征服全世界,让无数影迷们深陷其中,能够达到这样的艺术成就,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能够做到。
艺术作品无法脱离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崛起于泡沫经济崩溃时期的日本,而宫崎骏成长于日本战后,童年时对战争的恐惧也影响了他的动画作品。于是,吉卜力工作室创作的动画多半都是关注反战与环保,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困境,试图向生活在泡沫经济下、陷入精神困境中的人们传递希望和美好。
宫崎骏的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更是让成年人坠入他的奇幻世界中,其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独树一帜。宫崎骏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少皆宜,即便是《千与千寻》这样的影片,也充满了隐喻、象征和如梦如幻却又真实的场景,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依然可以看懂。小孩子会被影片中光怪陆离的神灵世界所吸引,成年人则惊叹其中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的衍生意义。
《千与千寻》大概就是侯孝贤所说的理想中的电影“平易,非常简单,所有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千与千寻》就是一部可以简单,亦可深邃的电影。其简单,是因为剧情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10岁的小女孩儿荻野千寻随父母误入神灵的世界,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猪,无法回到自己的世界。幸好在白龙、锅炉爷爷等人的帮助下,千寻在油屋打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重返现实世界。这个故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创意性,更像是一出日本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千与千寻》的深邃在于宫崎骏在其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光是主线剧情之外的诸多细节,就足以拍成具备完整剧情的衍生电影。汤婆婆和钱婆婆曾经有怎样的恩怨?白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终成为汤婆婆的手下?无脸男究竟有过怎样的经历?庞大信息量的支线剧情让影迷玩味许久。
在此前的宫崎骏作品中,《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直接将时空设定于奇幻世界,而《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等等,则是将奇幻融入现实世界中。唯有《千与千寻》是例外,将神灵世界同现实世界放置于同一时空内,同时融合了日本泡沫经济下的社会现实、日本传统文化和神话,以此证明二者并无二致。
这些丰富的内容导致十八年来,依然不断会有影评人对这部电影重新进行解构。从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警示,到无脸男反映出现代人的孤独,甚至也有将本片解读为一部职场生存指南,大概都是源自这些多如枝叶般的细节所带来的影响。
抛开多种多样的解读方式,《千与千寻》的主线剧情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关于成长。
与此前宫崎骏作品中的纯真少女不太一样的是,10岁的千寻的确不像一个能够决定剧情走向的主角。她不够聪慧,也不够漂亮。她瘦弱、胆小、内向、爱哭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前一刻,在目睹了父母因贪吃而变成猪的她,下一秒就不得不鼓起勇气接受现实,发现这一切不是梦境。突然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面对汤婆婆的百般刁难,甚至是被夺去了名字。
千寻的成长几乎是一瞬间完成的,对于一个10岁少女来说,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成年人大多是不可靠的,不值得信任的,是战争和罪恶的主要来源。所以,在宫崎骏作品中,大部分主角都是少男少女,用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来对抗成人世界的灰暗。
在油屋,千寻面对的是众多神灵,却如同成人世界一样的油腻。当“腐烂神”来到油屋泡汤时,每个人都被表象迷惑,试图将其劝走,却无人关注他的本体其实是河神;当无脸男了解到人们的贪婪,用金子换来无数人的膜拜,大家甚至忘了还没有到营业时间;连帮助千寻最多的白龙,在众人面前也换成一副严肃的面孔,不再是那个和善的少年。
长大的定义包含了很多内容,但并不意味着长大就一定要失去什么。千寻在油屋的成长离不开她的纯真和善良,这是她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唯一武器。当所有人都退缩时,小千勇敢地帮助河神洗去了污泥,得到了药丸和汤婆婆的另眼相看;当所有人都追捧金主无脸男时,小千并不想要金子,她只想回家;当帮助过她的小白遭遇困境之时,她选择为朋友挺身而出,前往沼之底,找钱婆婆道歉。
那趟没有归程的海上小火车,是宫崎骏认定全片的高潮之处,灵感来自日本国民级儿童文学家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讲述一个小男孩与朋友坐上银河铁道列车,周游银河上的星座,车上人来人往。这个童话故事结局很悲伤,实际上小男孩的朋友已经死了,他只是被选中上车,送朋友最后一程。
在《千与千寻》中,这一段落中,没有多少对白,伴随着久石让《6番目の駅》的是窗外的景色和千寻坚毅的脸。宫崎骏用直白的镜头语言去表达情感,成长就像这段没有归程的火车,注定充满哀愁与无奈,却又无法回头。
国内观众似乎更喜欢千寻抱着小白在天上飞的那段,因为这一段更像是全片的点题之处,就像白龙告诉千寻,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当千寻回想起小白的名字是琥珀主时,龙鳞突然飞掉,两个人在空中盘旋,小白也想起了自己的真正名字,赈早见琥珀主。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康熙来了》节目上曾提及,这一段让他落泪,在现场竟哽咽起来。在《千与千寻》中,名字,是小白找回自我的方法,也是千寻回家的钥匙,这是他们两个人回到最初世界的唯一方式。
时隔十八年,回望这部曾带给我们纯真感动的电影。算一算,电影中的千寻的身份设定是90后独生女,如今应该是28岁了,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穿过黑暗的隧道,回到现实世界的千寻是否还记得这段奇妙的成长经历呢?她与琥珀主又是否会重逢呢?
十八年后,回望那个纯真的世界,与千寻一起成长的我们,又会有多少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