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化砭镇梁村村第一书记赵飞(右)在贫困户张治海家了解养殖情况 本报记者 马政
今年以来,宝塔区委、区政府全面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的“五个不减”原则,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摆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目标,全力压实“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紧盯7645户建档立卡户持续巩固提升、27户70人脱贫计划任务,齐头并进,多措并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长效产业 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近日,走进宝塔区姚店镇胡家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柴忠富的蔬菜弓棚,一派忙碌景象映入眼帘:柴忠富一边查看蔬菜生长情况,一边整理豆角的败叶,一旁的妻子张文莲利落地摘着豆角。随着新一茬蔬菜上市,夫妻俩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靠种玉米和打零工挣钱,一年下来收入不高。今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家发展了两座弓棚,不但没花一分钱,还有人给我教技术。现在有了自己的产业,再也不用跑出去打工了。”柴忠富高兴地说。自从扶贫干部驻村以后,想方设法让他脱贫致富,发展大棚蔬菜,年收入突破3万元,一家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柴忠富的幸福生活,正是宝塔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取得成效的缩影。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宝塔区始终把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的根本路径。按照苹果为主,舍饲养殖、设施蔬菜“一主两设(舍)”的产业发展布局,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投入大力发展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和若干特色产业,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做到了长效产业与中短产业有机结合。
据了解,目前,该区3821户有意愿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建立了长效产业,养殖蘑菇、养中蜂、养牛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今年,宝塔区新建苹果园500余亩,建成大弓棚103座。针对缺思路、缺技术等限制贫困户发展的问题,该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6万元,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1.09万元。组织各类培训765场次,印发培训资料8000余份,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700余件。同时,不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密切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效益和群众收益同步提升。
稳就业促创业 让贫困户日子更红火
“今年,人社部门制定‘走出去’工作法,组织人员通过入户摸底详细掌握贫困群众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同时定期收集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信息,筛选出适合贫困群众就业的岗位信息制作成展板,利用专场招聘会、乡镇巡回宣传、微信短信发布等方式,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工薪族’。”区人社局副局长张翼介绍道。
据了解,宝塔区全方位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确保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是保持公益性岗位只增不减,累计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443名,公益专岗15名;二是紧紧围绕用工市场需求,举办“春风行动”、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专场招聘会9场,先后有185家企业参与招聘会,167名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贫困劳动力创业31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78人,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15人;三是加大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建立延安清淼纯净水有限公司、延安意惠万家商业有限公司2个社区工厂和延安恒业源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延安市宝塔区常圣牧业有限公司2个就业扶贫基地,吸纳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110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实现企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
完善基础设施 让贫困户生活有保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宝塔区始终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巩固提升改善贫困面貌的重要举措,高起点,全方位,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将项目和资金安排到贫困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该区通过加快推进川口、李渠等乡镇10条44.93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长效管护机制、广泛宣传农村道路管护政策等工作,不仅提高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还有效巩固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
为加快推动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宝塔区启动实施了川口乡蟠龙村、河庄坪镇陈团沟村等22个村组安全饮水项目,有效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同时,该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特别是加强大棚产业点电力建设,为发展壮大种植规模提供了保障。
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道路上,宝塔区坚持扶志与扶智一起抓,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奋斗热情和干劲,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贫困群众内心中“我要脱贫”的声音已经成为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最大的底气和动力源泉。除此之外,宝塔区还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产苹果实施免费上线分级分选、免费冷库贮藏,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