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延安市坚持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不断提升“信用延安”建设水平。2018年以来,延安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位居全省第一。
“在我资金最紧张的时候,通过‘信易贷’,无需抵押,我获得了80万元的低利息贷款,帮助我渡过了难关。”延安市鋆林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买琴感慨道,“我一直认为诚信只是一种做人的良心之本,没想到诚信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高买琴的延安市鋆林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延安市的诚信企业。如今在延安市,只要是诚信企业,就会在项目申报、融资信贷等各方面享受“绿色通道”。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近年来,延安市坚持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不断提升“信用延安”建设水平。2018年以来,延安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位居全省第一,荣膺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暨“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是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统筹推进 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延安市委市政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制订了《延安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延安市开展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定期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推进会,建立了常态化的信用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网站的总体要求,延安市建成了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与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多规合一平台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并对“信用中国(陕西延安)”网站进行改版升级,与全市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实时共享,新增了失信被执行人查询、反诈骗查询、信用修复等功能,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信用服务。
“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打破行业管理信息壁垒,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为跨行业、跨领域实施联合奖惩提供了支撑,形成了信用监管合力。”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说。
完善机制 加大信用激励惩戒力度
为了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风正气,延安市不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延安市委网信办(延安市信用办)联合市委文明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相继发布了5批诚信“红名单”和5批失信“黑名单”,通过信用中国(陕西)等平台多渠道公布于众。全市还通过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信用“红黑名单”信息推送至已联通的行业监管平台和业务系统,依法实时联合奖惩。
同时,延安市成立了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小组,联合多个部门在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对失信问题全面核查,责令属地内11家企业按要求整改;对属地内列入失信“黑名单”的5家煤炭企业进行警示性约谈;指导属地内23家受到行政处罚和2家“黑名单”企业按照程序完成信用修复。
延安市还建立了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和欠薪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累计受理举报咨询和投诉1193次,为1万多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79亿元;向社会公布重大违法案件21起,将5家企业和4名自然人列入失信“黑名单”。
自2017年6月开展“雷霆行动”“三秦飓风”百日执行大决战等专项行动至今,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失信被执行人累计执结案件440件,执行到位资金14.7亿元,冻结资金3.1亿元。
创新服务 不断提升全民诚信水平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延安市率先在市县(区)发改委系统、商务领域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等级评估报告,对诚信企业在公共资源交易、政府购买服务等业务中给予政策倾斜。
延安市积极探索开展“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在为民服务大厅设立“信易批”惠民应用窗口(信用驿站),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全程代办业务等服务,并在延安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开展“信易租”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创业。
通过实施中小企业局、征信机构、银行+企业的“3+1”工程,延安市探索开展“信易贷”工作,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018年下半年,延安市商业银行累计为13家企业、7000多人发放信用贷款6亿多元。同时,市上建立了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对23790家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定,通过食品药品诚信监管平台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
延安市还创新建立了公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系统,拟将公务人员的信用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将公职人员诚信不良记录列入公务人员诚信档案,取消其提拔晋升、评优评先资格。(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