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脱贫的袁海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致富还要靠自己!我要好好种植大棚蔬菜,让父亲跟我过上好日子,不再给大家添麻烦。”说这话时,袁海宁很自信、很豪气。
今年29岁的袁海宁是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2006年的一场车祸,让袁海宁一家人的生活陷入阴霾。在这次车祸中,袁海宁的母亲不幸去世,父亲脑部受伤,一只眼睛也失明,直到现在都意识不清。
家庭的变故,让年少的袁海宁一下子长大了。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专心在家照顾父亲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起床为父亲穿衣、洗脸、做饭,饭后再陪他聊天、散步……这样的日子重复了10年,因为要照顾父亲,袁海宁一直没有太多精力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和父亲的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
生活的艰辛没有击垮袁海宁的希望:“只要父亲还在,我们的家就还在,希望就还有。”他总是这样说。
2015年,袁海宁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2016年,村支书任美雄为袁海宁家建起了一座弓棚,还免费为他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更应该努力。”为了更好地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袁海宁书上学、网上搜,到处向人请教,半年下来,终于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蘑菇卖出了好价钱,当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
第二年,镇政府又帮他建了一座弓棚,凭借前一年的种植经验,袁海宁种植的小瓜和西瓜喜获丰收,收入了6000多元。“自家有困难,我就多辛苦点,不能什么都靠政府。”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袁海宁又有了新打算:发展一项长久产业,争取早日脱贫。2018年,袁海宁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的两个大棚,在县、镇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起了新型结构的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小瓜,年底收入了2万余元。很快,袁海宁在政府的帮扶下,凭借自己勤钻研、能吃苦的良好品质,彻底脱了贫。
现在,大棚种植成了袁海宁一家的致富新希望。谈及未来,袁海宁信心满满:“以后会跟技术员好好学习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围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