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赞为王佩霞做微商培训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武海洋
漫山遍野的林果孕育着希望,宽敞明亮的农家院充满了笑语。7月23日,在果乡富县羊泉镇善化村的一座院落里,27岁的残疾人王佩霞,正在专注地做着手工品。
1992年出生的王佩霞,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腰部以下严重畸形,属于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开办网店,线上线下推销苹果和手工品,成了当地的脱贫之星。
儿时的王佩霞,虽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去上学,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每天,她都会让读书的妹妹教自己学习识字。“下不了地,文字就是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王佩霞说。
坚强和乐观的品性让王佩霞收获了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贫困仍然是罩在她头上的一片阴云。因为重度残疾,她受到各方关注,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农村低保政策。“被评为贫困户时,我既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内心也多了一种揪心的痛。”王佩霞说,她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要努力揭掉贫困的标签。
但一个伤残之躯,想要走出困境谈何容易。绝望之际,一个机会出现在王佩霞的面前,该村第一书记王赞通过与羊泉镇政府对接,推荐王佩霞做电子商务。
“刚开始的时候,她编织手工品、纳鞋垫、剪窗花卖……虽然销售并不理想,但她一直默默地坚持和奋斗着,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王赞对于王佩霞这种不屈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双腿残疾,我无法参加现场培训,王书记去县上培训回来后,便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教我,向我传授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等软件做微商。”这次培训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王佩霞封闭的人生,“互联网+”把她带入了一个新天地。
努力可以改变形象,奋斗可以增强信心。通过几次的学习,王佩霞逐渐学会了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自己的手工品、鞋垫等,后来她又给某电商做代理,利用网络销售做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漂漂亮亮脱了贫。
“网店接到第一单业务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王佩霞说,她没进过专业院校,而且身患重残,但很庆幸赶上了电商扶贫和互联网创业的潮流。
“不能用我的双腿去追逐梦想,但能用我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现在我的收入并不高,但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感觉非常开心。我要感谢电商扶贫,它为我打开了一扇‘脱贫之窗’。”王佩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王佩霞是近年来羊泉镇电商发力、开辟精准扶贫产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目前,羊泉镇已开展电商创业培训36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许多人在电商行业实现了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