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每次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有意或无意提及家乡秦岭深处商洛市镇安县程家川小山村的事情,抑或是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回味着曾经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除了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是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或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万籁声响。除此之外,就是群山环绕、错落有致的红砖青瓦,或被白灰粉刷,或被瓷砖装潢的漂亮的院落。院子里照旧养着鸡鸭猪狗猫,院外拴着牛羊驴。房前屋后,地头小坡周围是密密匝匝、茂密浓郁的树林,村子里大多长着槐树、白杨树、松树、杏树、核桃树、板栗树,还有令孩子们垂涎三尺的酸啾啾、野毛桃、羊奶奶等。
然而,把自己的思维无限浓缩,在可圈可点的记忆里,对家乡小山村夜思梦想,久久无法释怀和无限眷恋的情景,还是早晚从各家各户烟囱里飘散出的袅袅娜娜,扶摇直上的炊烟。烟里夹杂着饭菜喷薄欲出的香味,随着田野里一阵阵山风的吹过,诱人的清香便弥漫开来。此时的小山村,氤氲在四处的炊烟中,温馨的感受在思绪里绵延……
在树荫环绕的黄土田园里,一年四季都是热闹祥和的。春天,人们忙碌着整地运粪,播种除草;夏天,人们顶着烈日挥镰收割,拉麦碾场;秋天,紧张有序地耕地、掰剥玉米,待到深秋早早地把冬小麦种在地里;冬天,几场大雪来临,田野里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此时的小山村显得明净、静谧。在四季轮回日复一日的岁月中,家乡小山村时常变换的是农人们千姿百态忙碌穿梭于山头地块、院落巷道的身影,不变的总是飘落在田野上空起起落落的炊烟。一个小山村的历史,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元素,总是乡亲们淳朴憨厚的脸庞,亲切融融的乡音。
记忆中的家乡小山村,炊烟升腾的时间和地点,还不仅仅局限在早晚柴草噼噼啪啪燃烧的片段。在孩子们热闹淘气的活动中,炊烟应该定义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为按部就班家家户户厨房里散发的炊烟;另一种是随时随刻弥漫在山坡田野的炊烟。凡是在小山村出生长大的孩子,在童年纯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日子里,除了自家熟悉不过的厨房味道外,偶或躲过家里人,来到山坡田野偷烧玉米棒子,烤洋芋、野果的经历,就是对第二种概念的切身诠释。
我在家乡小山村生活期间,每年到夏秋两季,特别是童年时放暑假的那段日子,便是我们最快乐和期待的时光。农历六月的田野,满山遍野的麦子刚收割结束不久。这时的玉米虽然正在节节拔高,扬花抽穗,但身裹碧绿外衣的玉米棒子已有七八分成熟。我们几个放羊的孩子,偷偷地钻进地里掰回几个玉米棒子,在树林里拾一些枯树枝,然后来到后山坡上,找个不易被人察觉的角落,架起火堆,把剥光了皮的玉米棒子插在树枝上,不用费多大的火候,就被烤得焦脆喷香,一口咬下去,一股甜丝丝的面腥味道,鲜嫩可口,胜过任何美味佳肴。
有时,我们也会三五成群,分工明确,明目张胆地来到山坡上烧东西吃。在出发前,我们早早地约定好谁去捡柴禾,谁去掰玉米棒子,谁负责看管羊群。到了山上,如果人手少,把看管羊群的事放在一边,大家一起上,挖好坑,架好火,各自拿着玉米棒子,或蹲或坐或站,围着火堆烟熏火燎地烤东西吃。待到地里洋芋还枝蔓缠地,洋芋花儿刚凋,欲待成熟的时节,我们还会刨一些洋芋,埋在火堆里,等玉米吃完,又接着饱餐一顿烤洋芋。
很多年过去了,时常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们不能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接受很好的教育,消费享受高档的东西。但我们也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有一辈子铭记在心,无法释怀的童年往事。农村就是我的根,小山村就是我一生的牵挂。那缥缥缈缈,四处零落的炊烟,飘荡着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憧憬和向往。炊烟升腾的地方,就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炊烟的味道,也就成了我磕磕绊绊,挥之不去的情感寄托之处。
人们常说,家乡是一个代名词,也是一个人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对我来说,家乡除了感激和怀念以外,家乡小山村生活的零散记忆和琐碎事物,比如说群山、丛林、田野、小溪、乡路,还有轻纱漫雾,如影随形的炊烟,便是我灵魂最终的皈依。
怀念那一缕亲切温暖的炊烟,怀念那一方脉络清晰的小山村圣地,要怀着虔诚的心灵去轻歌浅唱,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