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本报记者 谷嫦瑜
  8月8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志丹,聆听民族英雄刘志丹的感人故事,寻访中央红军在此的发展足迹。
  清晨的凉风中,记者们静静地走入刘志丹烈士陵园,碑林间凝神思索,展馆里静听讲解,中省市媒体记者代表将饱含崇敬之情的花圈轻轻地敬献在志丹陵前,鞠躬悼念,告慰先辈的英灵。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与谢子长、习仲勋等共同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仅34岁。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群众领袖、民族英雄”。1936年6月为纪念刘志丹将军,将他的家乡保安改名为志丹县。
  红都志丹,英雄的故事说不完,革命的足迹万万千!
  “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定都志丹期间,党中央在此指挥了三军大会师,向全世界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轻抚着志丹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院内的浮雕,志丹县刘志丹干部学院副院长王亮向记者们轻声讲述着属于红都志丹的革命故事。
  1936年7月3日,党中央进驻志丹县。同年7月9日,党中央在《红色中华》报第286期第一版发表《定都志丹有什么意义》的文章,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定都志丹县城。从此,志丹这个陕北小城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继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红色首都。半年时间,党中央在志丹召开了21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指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一系列事关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大决定在这里做出,志丹县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党中央从这里走进延安,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有机会一定去听听我们的《长征故事会》《刘志丹故事会》,这些都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情景教学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刘志丹干部学院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让这些红色故事代代相传,将革命前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王亮向记者介绍,作为刘志丹的家乡,志丹县更加有责任挖掘好、研究好西北革命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传承好、发扬好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感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承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据王亮介绍,刘志丹干部学院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承接来自上海、广东、吉林、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区80多个班次,培训党员干部3000余人。他们还组织开展《刘志丹故事会》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进军营宣讲活动,已宣讲500多场次,观众达到8万人。先后受邀走进中央团校、步兵十一师、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兵器集团、北京汽车集团、中船重工集团、陕西省体育局等单位宣讲《刘志丹故事会》50余场次。所到之处,都会引起大家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关注,无数学员听众深受感染。
  “大家对我们课程的喜爱,就是对我们做这份工作的肯定。”王亮说,她觉得讲好志丹的这些红色故事就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