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地行走 去青藏,并非一定是去“朝圣”。就我而言,主要是为了去感受那一方山水,消解内心对这一片茫茫高地的未知。支持我西行的还有内心对于行走的执着和亲自去丈量那段路程的欲望。
我不是有经验的旅行者,我的青藏行在别人看来也许太过仓促,我甚至未做个详细的“攻略”。车子是得保养一下,并照着朋友指点,带上必备的衣服和防“高反”的药品,全部装备也只有一行李箱。虽然听到太多自驾青藏行可能要遇到的种种危险,但内心没有丝毫恐惧。我知道真正的经验一定要在亲自行走中获取,如果不去践行,即便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也只是在头脑中臆想。“享受过程”的经验,使我在西行途中每天都保持着活力,竟然从未觉得疲惫。
现在回头看,历时十八天的旅行还是太过短暂。一路上,多数时候是一边驾车,一边“左顾右盼”,对山水美景的贪婪使我不得不一再放慢车速。行程轻松时,在适合停留的地方把车子停下来,下车环顾四周美景,感叹造物的伟大。实际上,这也是多数进藏者的游览方式。西行的路上,随时会看到有车子突然靠在路边停下来,更甚者干脆直接停在路中,车里的人会把相机探出车窗拍照。大家对此见怪不怪,似乎都习以为常,对“违规”者以宽容。即便常年行走在高原的重卡司机们,也都小心地把车开在自己该走的半幅路面上,时刻提防着自驾者的动向,这似乎成了约定的规则。
一路上虽然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对未知领域探求的执著面前,都算不了什么。我知道最终都将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视界与心境之拓展
行走在高原的路上,常会有似梦似幻的感觉。因为有时一朵云、一片霞、一阵雨、一束光也能让我们眼前变得迷离,甚至幻化出动人的景象来,这往往给心灵带来新鲜而异样的体验。不止如此,季节、气候、时段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也会使每个人对青藏印象殊异。
我想每一个撞进这片天地的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青藏。因为不仅有眼睛所获,更有心灵感悟。经验与人生积累,情感与个体视角,都会给心中的风景染上颜色。在心灵和世界的交集中,我意识到,人其实渴求真知,但又享受梦幻,在探求未知中弄清一些真相后,还会再度陷入新的未知。高原空灵、深邃、无穷的境界让人着迷,欲罢不能。于是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行走,如此便获得视界与心境的同时拓展——这是行走的真正意义,其实也是青藏之行的魅力所在。细思量,人生的意义亦相仿佛。
川藏线青藏线
我们从318国道进藏。318国道整体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东起长江入海口,西到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万余里长,串起了中华版图上的众多地理精华。而川藏段的两千多公里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不走川藏线便不知道中国山水之壮丽,不知道中国地形之多样,不知道西行路途之多艰,不知道民族风俗之多彩。以至有人说,作为中国人,一辈子一定要走一回西藏。我想补充说,要去也至少驾车去。飞机和铁路缩短了距离,降低了西行的难度,但丢失了太多过程和细节,丢失了大自然将要赐予你的种种精彩,西行的乐趣和非凡体验会大打折扣。至于骑行和徒步,那只是少数具有超凡意志者的专利。
要赞扬筑路者对川藏线的人性化设计——几乎在沿线所有最适合观景的地方都建了“观景台”。在这些点上,你一定能获得最佳视野。可见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判断,似乎是相通的。看起来真正耐看的风景,能使大多数观赏者各取所需。正因为这些地方能触动多数人的神经,并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这些地方就成了“景点”。这些景观表现或者峻拔,或者平坦,或者广袤,或者深邃,或者奇幻,等等,都让人感到愉悦,感到震撼,感到慰藉,有时还会感到深深的困惑和迷茫。让人赞叹,让人欢笑,甚至激动、流泪。这都是因为“美”,是美唤起每个阅历和情感存在差异的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
超凡之境需要绝俗之人。踏上川藏线,重要的一点,还要扫清心里的羁绊。把一切俗事置于脑后,尽情地享受行走的乐趣。也许只有内心清净的人,才能融进清凉之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天地山川所蕴含的无限乐趣。
青藏线是真正的“天路”。青藏线较之川藏线显得平坦、空旷。从拉萨到羊八井,车子短暂爬升之后,便进入四千米以上的高度,绵延两千多公里。
高原之上,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等隆起者也不尽巍峨,只是山上明亮的雪线不时提醒你——正行走在世界屋脊。
要不是云随时在变幻,雨不定期来袭,青藏线的风景会显得单调。然而这种单调和极简却极为震撼。站在茫茫空阔的原野里,让人觉得所处时空就是全部世界。
青藏线大部分路段可以随时停车赏景。比之以景美著称的川藏线,也许有人会认为青藏线有些平淡,但我觉得作为旅行者,青藏线与川藏线一样重要。在川藏线经历过视觉和心灵上强烈的冲击之后,在青藏线上让心灵逐渐归于平静,最后在格尔木的空旷大地上回味一路上种种精彩,这才是完整的历程。
让行程富有诗意
进藏,从川藏线进青藏线出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首先便于让身体很好地适应环境——尤其是海拔的变化。在最初的几天,一般人身体都会有突如其来的不适,表现为脚下虚空,头晕目眩,呼吸局促。如不慎重保护还会面赤脸肿,在高原坚利的阳光亲吻下满脸开花。这都是一睹高原盛景所要付出的小小代价。轻而易举得到的,定然难称珍贵,这是人最基本的经验。
重要的是,从川藏线进青藏线出,会使行程所有情境的展开更富有诗意。
就海拔而言,青藏线整体上要高于川藏线,这仿佛正留给人们一大块平阔的高地,让行走者静心思想。在我看来,川藏线如人之青年,曲折多变而精彩不断。在这段充满挑战的生命历程中,心灵时时经受撞击。但愈是这样愈加充满诱惑,让人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而青藏线如人之中年,人的内心是安静的,还常常会陷入沉思,这显然是人生的另一番境况。或者说,川藏线和青藏线是一首交响乐的两个乐章,拉萨正是两个乐章的转换节点,他使音乐从激荡转入平缓。这是我青藏行最真切的感受。
的确如此。从五千多米高的米拉山口下来之后,也许是经过了千山万水的跋涉,目的地拉萨已在不远,心情如释重负般地轻松,甚至连车子也仿佛变得欢快起来。在宽广的拉萨河边,心情和天气一起变得明媚。那天的拉萨河谷,阳光从朵朵白云间照射下来,散成一束一束光带,让天地变得迷幻而神奇。不着意间,有几朵云又肆意洒了一阵雨,让天地间弥漫着温和湿润的气息。在接近城市的地方,拉萨河的上空出现了巨大的彩虹,恍然间如临仙境。云影长虹、天光山色,交融为宏阔一境,无比壮丽。无疑,这一刻是青藏之行最为华彩的片段。
把脚步移到云上
从榆林到泸定的一千四百多公里只是铺垫。到泸定,方觉高原之行刚刚开始。从泸定上了只容两车相会的国道,在一千三百米的高度开始上攀,行进五十公里,便来到号称“川藏咽喉”康定县。过了康定城,继续沿山间道路盘曲而上,不久便迎来西行的第一个高度——4298米的折多山口。从山口上看去,眼前景色已非常壮观,无论山底的丛林、山腰的草甸、山头裸露的土石,还是风的凛冽、空气里弥漫着的异样气息、人身体的微妙反应,都在提醒——你已身在高原。
从此我开始踏上了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特别时段,进入青藏高原斑斓而奇妙的世界。高山、峡谷、急流、荒原、丛林、草地、雪峰、冰川,每天不断走进我的视野,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洗刷着我的认知。如此万里绵延,一直到青海湖,让青藏之行走到最为壮阔的时空里,带给人最为圆满的回味。
高原之美首在宏大
上了折多山,便上了高原。尽管高原上峰峦沟壑纵横交织,路也是在高山和峡谷之间绵延,但最低点也近两千米。这般地理,是几百万年来造山运动不经意留下的样式,是整个星球上的唯一。
我以为,青藏之美首在宏大。宏大的印象,首先得自于我们走在高处。万里行程,平均海拔四千多米,这个高度被称为“世界屋脊”,可以说这是俯视世界的高度。我们每天都要登上不止一座动辄四五千米的高山垭口,而这些高山大多在藏区人民心中都有着神一样崇高的地位。大概这些山看人间都是居高临下,看得一清二楚,便被喻为神的化身。
无限风光在险峰。无论折多山、卡子拉山、觉巴山、宗巴拉山,还是东达山、业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他们的高度都足够傲岸,凭着他们可极目大千,俯纳万境。这些高山垭口,带给人的都是非常宏大而惊艳的视觉印象,让人在一次次惊叹中对天地有了全新感悟。这样的经历让人登高成瘾,以至于每天不翻一座大山,就觉得缺少了什么。
高山不矜其高远,旷野不矜其宽广,方可谓之宏大。青藏之山的宏大是不动声色的,行走其上,不经意间海拔跨度就是一两千米。这些大山也不尽冷峻和威严,多数表现出亘古不变的质朴。他们坦开胸怀,接纳了撞入这片大地的一个个生命——不管是土著的还是外来的,不管是开着重卡来的还是骑行或者徒步而来的。高原氧气的稀薄、阳光的灼烈、风的凛冽,雨的恣肆,都是高原固有的本色,并非是对外来客的有意惩罚。生长在山间的树木、花草,沐浴着高原的阳光,享受着云气的抚摸;高山草原上的牛羊们,怡然自得地漫步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生命是如此安详,使高原显得愈发宽厚而博大。
宏大的印象,不仅来自山之高大,还来自地之广远。在高原上行走,不时要经过一些宏阔地带。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毛垭大草原。从理塘县城出发,溯无量河上行三十公里,在理塘县和巴塘县的过渡处,在群山环绕的巨大低洼地带,毛垭草原非常夸张地在天地间展开,如同画卷,让人怦然心动。如此宏大的场景,人的视界显然容纳不下,需要环视。我们走过的那一天,大草原上天空湛蓝,一排排白云压得很低;无量河静静地躺在草原上,形成一段段明亮而优美的弧线;略泛黄色的草地上,星星点点的牛羊遍布期间;点缀在草原上的白色帐篷和黑色毡房上正升起炊烟;草地上到处是成片的不知名的小花,使草原看起来异彩斑斓;即便是远山也在光与影的烘托下,呈现出紫、绿、蓝、白多种色带。这样的美令人窒息,让人觉得恍然间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藏北高原整体上看,显得简约和单纯得多。莽莽高地,河水静流,旷野寂寂,不绝千余里。从雁石坪向沱沱河进发的路上,要经过平均海拔四千七百米的无边旷野,让人再一次感受到空阔的力量。那天日暮时分,我们接近了唐古拉山口。暮色中,天幕低垂,笼盖四野,高原显得静谧而遼远,黄绿色的大地上青藏公路像一条黑色丝线绵延无尽。不时看到有车子从地平线的一头出现,再从另一头慢慢消失,感觉人就在天与地的夹缝里穿过。这些车子不足以打破高原的凝重,空旷而原始的气息在高原上弥漫不散。这真正是地老天荒的地方,身临其境,心头除了生出几分孤独,似乎还有一丝压抑。
纳木错也是一个非常壮阔的地方。翻过五千多米的那根拉山口,就能看到水云相接、一片空蒙的景象。目力所达,想必有百里远。在纳木错扎西多半岛之巅环视,是静若沉碧的湖水,是延展无尽的湖边草原,是撒落在天幕之下星星点点的牛羊。天边的念青唐古拉山像是一抹白色的围墙。满天的乌云覆盖向大地,从云缝中透下来的阳光把湖边的沙岸照得发白,整个世界因之而变得简约而奇幻。
在行程的后半段,当沿着昆仑山的余脉穿越柴达木盆地时,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盆地路况极佳,车速不觉达一百七八十迈,感觉车子像在天涯地边上向前冲,无尽的原野旋转着向后撤。只见寸草不生的荒漠上,到处矗立着风电机,那硕大的叶片缓缓转动,闪烁着银白的光芒,让人觉得单调、荒凉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