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20年,延安在破解生态整体脆弱明显制约的征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由“黄”变“绿”已基本实现,但由“绿”变“富”变“美”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筑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文明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延安人民真真切切享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民生福祉。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要不断提高退耕还林的质量,走“内涵式退耕还林”之路。退耕还林工程不是简单地植植树、造造林,而是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以培育资源、改善生态为基础,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发林草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最短缺的生态产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注重林草比例的搭配,不断优化林分结构,统筹林上、林间、林下经济模式,谋求生态元素与经济元素的最佳组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兼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做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这篇大文章。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因而,要秉持“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的全新理念,推动更高质量的生态修复工作。目前,我市植被恢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可生态环境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的保护和治理还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使各要素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真正结成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共体。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关键是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决定性因素在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当前,在全市追赶超越和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大文章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红线不动摇,彻底转变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快绿色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现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应当因势利导,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据统计,按照2016年价格评估,全国退耕还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前一轮和新一轮工程总投入的近3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退耕还林的伟大实践,为我市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的教材:20年延安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是弘扬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综合施策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把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延安展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