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应该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在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通”字上下功夫。
一“通”组织定位。要把握文明实践的内涵,不能抱着“坐等靠”的态度,静等上面安排,自己没有任何的具体安排。不能拘于形式,仅以制度上墙、搭个班子应付检查。甘泉县加大组织架构、活动场所的利用率。而且,不以活动代替实践,不停留在“送学”“送服务”的阶段,而是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激活群众的积极性。
二“通”现有资源。在我市的一些县区,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这无可厚非,但也要注重在文明实践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金。甘泉县在几年前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办“学思堂”的基础上,整合县、乡、村组各种资源,创新讲、评、讨论、现场实践等多种方式方法,有效地动员和激励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等实践之中。
三“通”志愿服务。在我市,不少志愿者队伍仅仅停留于组织引领、村干部兼职阶段,群众尚未完全自觉地参与到服务队伍中来。为此,我们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保障镇村文化设施利用率。要引导激活志愿服务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百姓文化活动质量,努力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真正满足群众多层面需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仅是喊口号,而要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持久战,要在打通服务的“通”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