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知识进校园 ●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 ●对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甘泉县高级中学操场 本报记者 常青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甘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迎难而上,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他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优化育人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聚焦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等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成效,激活逆势而上的教育改革动能,赢得了行稳致远的未来。
2017年11月,该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验收;2018年12月,顺利通过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2019年6月,甘泉县教科体局党委被延安市委授予全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县第一小学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县初级中学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杨家砭小学被授予省级留守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县第二小学被评为省级少队工作先进集体。
1 改善校园环境,学校展现新貌
农村学生告别土操场,在标准化的塑胶操场上运动;中学校园里,物理、化学等实验室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学走进小学课堂……这样的变化,在甘泉县各个中小学里都能看到。
清晨,伴随熟悉的铃声,甘泉县高级中学的学子纷纷走出学生公寓,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走进温暖的餐厅,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校园修葺一新,芳草茵茵,悦目怡人;操场上运动的同学三三两两,教室干净整洁,楼道里书声琅琅,这只是全县教育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人才引进的校长郑勇,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学校这两年的各项发展,教育创新举措如阳光般温暖着每一位学子,感动着全体学生家长,教育惠民工程在校园遍地开花,馨香弥漫。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近三年来,全县在财政运转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断整合财力、支持教育,融通资金、发展教育,累计投入2.94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加大教育项目投入力度,投资2.04亿元,新建县第三小学、县第四小学、曲里幼儿园,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5所;新增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540个,新增运动场地25916平方米,软化校园活动场地22个,新增教师周转宿舍90套。同时,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购置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新增交互式教学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及文化建设,逐步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在新建的县第四小学建设工地,记者见到了正在场地上忙碌的校长刘华安,他告诉记者,“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修建的四小是县上的大手笔,是实实在在解决城区上学难的大举措。”校园占地83.05亩,计划投资1.28亿元,等2020年7月竣工后,可以满足太皇山美水花苑保障房及周边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极大缓解了城区学校办学压力。
2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突出人才强教
教师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甘泉因美水泉而得名,在甘泉县第一小学,可爱的吉祥物“叮叮”“咚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围绕着美水文化,学校就像“善利万物”的美水泉,润物而无声,学生就像禾苗,在美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拥有这桶水的老师则是专业级的人才,高宽民老师可以说是县上的名人,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拍摄的微电影屡次获奖,为县上赢得国内、省内荣誉,更是与国内知名摄影家合作,将孩子们的摄影、绘画、书法作品整理成册出版,让每一个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属于自己的光彩。
像高老师这样的老师在甘泉县还有许多,他们是人才强教的典型代表。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甘泉县通过建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致力于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以激发教师活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全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记者了解到,甘泉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建立了“校长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工作机制,全面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聘任制,2016年共聘任校(园)长、副校(园)长52名;配合市四制改革领导小组择优选聘高级中学校长,配强了领导班子,建立了校(园)长优秀后备人才库。县上印发了《甘泉县“十三五”教师培训规划》和《甘泉县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逐步构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三个层面的县级骨干教师体系,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300元、500元补助;每年列支100万元,通过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外派培训和挂职培训等方式,确保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印发《甘泉县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单位考评奖罚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教育工作及教师奖励。2018年教师节,表彰奖励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63名。同时,先后通过振兴计划、特岗教师等途径,新聘教师230名,坚持县高级中学自主招聘原则,新聘教师8名,制定了《甘泉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五年规划》,扎实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共享。
3 坚持质量立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搭乘素质教育的快车,最大的变化来自课堂。过去是你讲我听,灌输式传授知识。现在变了,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同学们也要登台展示才华,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在甘泉县中小学全面推行。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精细化管理、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和“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模式,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认真开展千名师生徒步赴劳山烈士陵园清明祭扫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各中小学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坚持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科技艺术节和校园足球联赛,组织成立绘画、书法等学生社团,着力打造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最有特色的是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各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将腰鼓、民歌、农民画、剪纸等非遗文化资源编进校本教材,特别是县第一小学的《校园童谣》《经典诵读读本》,第二小学的《感恩歌曲集》《古诗词精选》等教材编写,有效带动了课程资源开发进程。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各中小学根据本校特点,把大课间活动和传统体育相结合,致力于学校特色创建,定期举办球类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展示素质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关系千万家庭,关系社会未来。让每个孩子接受优质高效的良好教育,全面提高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全县推行“大学区”合作办学,以中心学校党组织为核心,划分8大学区,建立“大学区”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学区党建文化品牌,推动学校交流合作,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先后开展两轮校长论坛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甘泉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结合现行教材,积极开发中国结制作体验课、农事活动体验课等7类11节实践课程,组织全县6所学校500余名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成立了甘泉县家庭教育协会,开展学生个体咨询辅导215人次、家庭教育讲座50余次、家庭教育网络讲座50余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将部分中小学食堂、宿舍、安保等交由餐饮、物业、保安公司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
新起点,新实践,为今天的甘泉教育带来生机无限。新目标,新希望,给明天的甘泉教育送来一路芬芳。均衡发展正助力甘泉县教育事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