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占国在果园里采摘果子 10月10日上午,弥漫在志丹县双河镇白杨树湾村山峁沟壑之间的云雾还未退去,果业大户白占国就已经在果园里忙活开了。
白占国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你看这些苹果,果形正,着色又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白占国说,只要能种出好苹果,就不愁卖不上好价钱。
曾经,白占国没有想到种植苹果也可以发家致富,他年年种粮卖粮,荞麦、糜子、谷子……种了一茬又一茬,卖了一年又一年,但生活依旧毫无起色,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转眼便到了2008年。这一年,双河镇统一规划,鼓励农户发展苹果产业。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白占国也心动了。
“‘人挪活,树挪死。’年年种地不咋样,那就种果树试一试吧。”跟家人商量后,白占国便开始了“转业”。
“大家种果树,那我也跟着种,起初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根本就没当回事。”白占国感慨道,“当年栽上的幼苗没管好,冻死了好多,根本想不到现在苹果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好。”
2009年,白杨树湾村组织果农到宝塔区柳林镇果树示范园参观学习,白占国跟着看了一圈,感慨了一路。“看着人家成片成片挂满大红果子的园子,真的很羡慕。”白占国回忆说,就是那次外出学习,让他看到了种苹果的前景,他第一次坚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决心。
“要想把果树务成事,你就得自己懂技术,不能光靠别人。”白占国说,技术员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了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技术,才能管好果园、种出好果。
务了多半辈子农活的白占国,从零开始学习务果技术。怎么拉枝、啥时候环切、如何防治落叶病、果树光冒条不结果咋办……技术员一来到村上,白占国便追着问个不停。
那时候,只要一有空,白占国就跟驻村技术员到处义务修剪果树,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大小现场培训会。经过不断学习、琢磨,白占国从当初的“技术盲”变成了现在的“土专家”。
“看上一眼,就知道这块果园管理得好还是坏,肥、水、环、拉、剪等,哪个环节管理不到位。”白占国说道。
过去几年,白占国不仅把自家的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帮村民把苹果卖往了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年平均销售额达到8万多元,带动村里的17户村民增收致富。
“24颗装的苹果,一箱能卖到150元,像那种高品质的苹果,一颗就能卖到10元以上。”白占国说,“现在镇上对苹果产业进行后整理,分批采摘、分级包装、品牌化销售,销路更宽,价格更高,今年预计能收入12万元左右。”
这些年,在全县苹果品评会上,白占国每年都获得大奖,这让他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更大了,心气更足了。
“当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展起苹果产业,没想到从此走上了致富路。”白占国笑着说道,“明年打算再流转30多亩地,做新品种的试验田,再扩大规模,把咱延安‘志丹双河苹果’的品牌打响、打亮,给家人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