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感受中医药文化,让我们学会养生
本报记者 宋伟 刘晶
  10月16日,延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人流云集,延安市第六届中医药养生文化节在这里盛大开幕。门诊大厅旁侧,一块巨型幕布上“弘扬中医文化,共享健康养生”12个红字赫然在目,幕布前,正在进行中医传承名老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奉茶、敬拜师帖、老师赠书、献花、向老师鞠躬五项拜师礼庄重地进行着。
  “这样的拜师仪式我还是头一回见,真是真诚拜师、视师如父啊!”前来参加文化节活动的人禁不住赞叹道。
  本届中医药养生文化节还举办了中医膏方养生文化大型义诊咨询、中医药特色疗法、养生保健中草药展示等系列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特邀北京西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儿童医院和陕西省名老中医、延安市首届名中医组成强大专家阵容,为广大市民把脉问诊,辨证施治,量身定制膏方,宣讲健康养生知识,所以前来应诊和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义诊现场水泄不通,吸引了众多市民排起长队寻医问药,亲身体验中医药特色疗法:拔罐、刮痧、蜡疗、艾灸、整脊等,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专家们则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把脉问诊,辨证施治,向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时,在制剂产品展示区,摆放着该院特色制剂产品、中药膏方制剂产品、中药饮片精品,工作人员现场介绍膏方的功效、制作工艺、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真伪饮片的鉴别方法,还有不少市民在活动现场品尝了养生膏滋和养生保健茶。
  中医药养生为何如此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呢?记者特意采访了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牛世勇和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副科长、中医主治医师姬文君。让他们带领我们一起感受中医药文化,学会养生。
  入秋如何饮食?“偏酸润肺”
  咨询现场,人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入秋如何饮食更合理?”对此,中医专家自有解说。
  牛世勇说,立秋后,天气转凉,早晚气温偏低,人体新陈代谢下降,人体本能地做出了调整,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正是人体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此时若不留意,人们很容易受凉,以致引发感冒咳嗽,甚至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强调,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阴防燥。重中之重在于养肺。肺是人体重要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的干燥气候,很容易伤及肺阴,所以滋阴润肺是第一补益原则,应以养阴防暑去湿、预防秋季病为主。
  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姬文君说,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起到发散泻肺的不良作用。秋天是“收”的季节,不可发散,因此可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另外,《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姬文君介绍,夏天对人体消耗极大,秋季虽然气温有所下降,但又有了燥气,也就是常说的秋燥。“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因此,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木耳、扁豆、枸杞、兔肉、黄鳝、鲫鱼等。《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生地粥。当然,也不能忘记去除体内湿邪。因为湿邪易困脾,使脾阳不畅,运化不利,损伤脾气,生痰,伤肺。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枇杷、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养脾生津。
  入秋如何进补?“防燥不腻”
  在观摩现场,摆放着一些中药,其中有几样就是普通的食品如桑葚、大枣、龙眼肉等。特别是大夫现场烹制的养生滋补汤,让大家在品尝的同时,对食疗进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多人认为秋天应该进补、贴秋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季出汗多,易“苦夏”,人体体能消耗很大,使人心烦意乱、疲倦乏力,尤其是体质偏弱或者有慢性病的患者更甚,可在秋季适当进补,以补充一夏天的体能透支,提高体质,迎接冬天的来临。
  但由于刚刚立秋,此时进补与中秋、深秋还有所不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以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为佳,不提倡过早过多食用油腻食品和羊肉等过于温热的补品,否则极易使原本生津的胃肠道负担过重,诱发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可以用莲子、桂圆、黑芝麻等煮成汤粥食用。
  因此,专家建议平时不可过度劳累;人老生气的话就会伤肝血、耗精,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饮酒过度就会造成气血的紊乱,所以喝酒要有节制。可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的功法,饮食宜清淡营养,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千万不要熬夜。
  用膏方治未病,“冬病可夏治”
  牛世勇说,中医注重治未病,因此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可用膏方来调理。而年老体弱等人群,大多可以利用秋冬季节进行“冬令进补”,冬季进补,来年能打虎,不是虚言。
  他说,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
  “冬病夏治”是依据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的传统治疗方法。中医的养生保健理论,由于特色突出、疗效确切,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患者应抓紧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适合于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等慢性病,常用的手段有膏药、内服中药等。
  姬文君介绍,往年立秋后,临床上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胃肠炎等病例较多见。主要原因是秋季经常出现气温突变,冷热不均,人体新陈代谢受到抑制,不能及时适应变化,因此人们应当提早准备、预防为主,结合食疗保健,真正做一位身健体康的养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