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江峰
10月10日,市扶贫开发局、市政府新闻办共同组织召开“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来自中、省、市40多家媒体记者一起见证了昂首阔步行进在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黄陵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岁序金秋,硕果飘香。整个黄陵大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如今龙乡百姓的生活就如同这丰收的景象一般甜蜜芬芳、润泽心脾。五大成效、五项举措、五个目标……大家一起聆听了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勇讲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陵取得的巨大变化。
高勇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陵以最大的政治担当、最有力的推进举措,坚持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统筹,以“四个贫困带”为重点,以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兴教助学、医疗救助等“九大工程”为抓手,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格局,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做到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工作力度、督查考核“五不减”,举县之力、尽锐出战,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
“黄陵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五大成效。”高勇说,黄陵实现了整体脱贫,全县贫困户由2014年底的2065户6094人减少到目前的352户504人,累计减贫1713户5590人,13个贫困村实现稳定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0.27%下降到0.91%,低于政策标准2.09个百分点。全县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50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9401元,收入翻了三番;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00%、99%;改造农村公路127.32公里、农电网25.47公里、卫生室105个,水电路通达率均达到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扶持贫困群众形成了塬区苹果产业主导,川道特色种养产业格局,发展苹果、蜂蜜、驴胶等区域农产品品牌13个。探索的“两减两免一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户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增产又增收。采取“北水南养”模式,成功探索养殖大闸蟹、小龙虾等南方水产1000余亩。目前,贫困对象发展产业1480户、合作社托管615户、企业带动47户、公益性岗位安置398人、企业吸纳就业282人、扶持创业64人。探索创新出机关单位包村组、领导干部包贫困户、一般干部联系农户的“两包一联”工作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带贫模式、“妇联+执委+贫困户”扶贫模式,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益。推行“扶志六法”,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扶贫扶志“冬春行动”等宣教活动,先后涌现出余汉芬、周宏云、赵玉芝等11名脱贫致富典型;涌现出村医铁虎,第一书记王艳娥、冯小泉等15位帮扶典型。
关于黄陵落实的五大举措,高勇介绍说,黄陵坚持党建引领,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推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党政领导“双责任”、“三级书记”抓扶贫等机制,在人、财、物以及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同时,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坚决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持续强化脱贫攻坚作风保障。坚持协同联动,凝聚攻坚合力。统筹军地扶贫、企业扶贫、电商扶贫、群团组织等社会扶贫力量集结发力,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坚持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工作。坚持在“精准”上下功夫,严格把控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和档案管理“三个环节”,建立定期核查、信息共享、数据清洗等管理制度,做到扶贫对象“一清二楚”;在精准帮扶上,将扶持政策打包组合、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按照户脱贫、村退出“57”指标,做到了不下指标,不搞数字脱贫。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个性问题举一反三、共性问题对标自查,通过自上而下、内外联动、条块结合等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深刻剖析、全力整改,避免“翻烧饼”,不做“夹生饭”。坚持质量优先,抓好产业之本。在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翡翠梨、大闸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及电商、光伏、旅游等扶贫项目。推行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建成大产业扶贫基地,形成川塬有别、多业互补的产业格局和增收渠道,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勇说,脱贫攻坚工作承载着黄陵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决定着龙乡儿女的幸福生活,做好、做细、做实脱贫攻坚工作还需继续努力。黄陵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坚持强弱补短固本,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