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人们十分熟悉的经典摄影作品,也是一份已经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流传的珍贵历史记录。摄影师为它取了一个极其朴素而又饱含深意的题目——《挥手之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命运又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关头。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夺取抗战果实,“技术性”地摇起橄榄枝,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
毛泽东对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但出于对和平的真诚渴望,出乎意料地接受了邀请。
消息传开,人们无不为此担忧。蒋介石在历史上是不讲信用的,1927年背叛孙中山,屠杀共产党人,将中国引上独裁和黑暗的老路;在“西安事变”中,蒋要求张学良送他返回重庆,并信誓旦旦保证张学良安全,可是蒋安全回到了重庆,张将军却永远失去了重回东北军的希望。毛泽东是独裁者蒋介石的最大眼中钉,他曾以黄金重赏悬拿毛泽东性命。而我们的毛泽东为了表示中国共产党人真心实意拥护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独立繁荣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说服了中央领导中不同意他去重庆的同志们,毅然赶赴蒋介石的“鸿门宴”。这,能不让延安军民担心吗?
1945年8月28日清晨,为毛泽东主席送行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进了延安机场。没有了往日的欢声和笑语,整个机场上气氛十分严肃,就像火线上战斗即将打响前的一刹那。人们带着复杂的心情依依惜别“一身系天下安危”的领袖毛泽东。
汽车的马达声从东关清晰地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望着东关通往机场的大路。一辆吉普车驶入机场,车上走下的是陪同毛泽东赴重庆的周恩来副主席和王若飞同志,后面跟着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将军。又一辆吉普车驶来,走下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人们注视的目光中,一辆延安人十分熟悉的中型吉普车驶进了机场。沉默的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起一阵旋风似的,向汽车涌去。汽车停住了,车门打开,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穿着新的蓝布制服,戴着一顶深灰色的盔式帽,走下车来。整个装束像出门做客一样,他的脸色是严肃的,也是从容的,目光里充满了坚毅和自信。毛泽东在汽车旁站定,慈祥而和蔼地望着送行的人们,向人们点头示意,与前来送行的中央领导人一一握手道别。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地走近飞机,又一步一步地踏上旋梯。当他走到机舱门口,停住脚步,回过身来,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面向着送行的人群,他摘下头上的盔式帽,向上举起,他举得很慢很慢,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向前一挥,便停在空中……
这一挥,给了全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心;这一挥,定格了重庆谈判的胜利;这一挥,标志着蒋介石必败、共产党必胜。
著名作家方纪后来曾这样描述毛泽东主席挥手之间的这一个动作,他说:“主席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像是表明了一种思索的过程,做出了断然的决定。主席完全明白当时人们的心情,而用自己的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历史转折时期领袖、同志、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之间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和无上的英勇。”
感谢人民的摄影师,他把这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为人民留下了一幅生动传神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