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刘志丹画传》的写作缘由
成路
  美国人马克·塞尔登用美国、台湾等方面的资料第一次对中国战时根据地进行了研究,著写《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在书中讨论的诸多问题中,有“关于党—以农民为中心—以革命变革为中心的观点争论。”作者发现了“延安道路”对中国在革命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实践中所作出的土生土长的贡献。他在书中还表述道,陕甘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为穷人利益服务方面达到了第一无二的记录”。
  “为穷人利益服务方面达到了第一无二的记录”这句话,吸引我开始收集整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文献资料,在文献里,我发现了三个“勇敢而有气节”的文人,他们是:孔厥,写了长篇弹词《刘志丹》,“文革”期间被迫投水自尽。石鲁,以刘志丹为原型写作电影剧本《共产党人》,在完成结构初稿、剧情构思,进入到实质性的写作时,打成了黑画家,“文革”中他疯掉了。柯仲平,在随党中央到了西柏坡将要进京时,向毛泽东、刘少奇请示后,回到陕西写作英雄史诗《刘志丹》,在描写陕西地下党斗争的话剧《卧虎镇》批判会上发病逝世。三位颂扬刘志丹精神的歌者,是一代人在坎坷的泥泞中,用自己的方式永传刘志丹精神,启迪了我这个后学应该怎么样接过这个接力棒。
  人民无尽地歌颂创造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诸将领,是他们充满了诱惑的谜。我作为一个居住在延安的文学写作者,为了探寻革命根据地创造人之一刘志丹,开始写作《刘志丹画传》。
  在写作过程中,我有过两次心绞痛。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九日夜,写到在刘志丹指挥下安塞县李家塌战役取得胜利,使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毛泽东后来在“七大”上指出:“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的完整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四日夜,修改完文稿当我关上文件夹的时候,心突然绞痛,痛持续到了第二天。那天是刘志丹的忌日。
  今天,在看到刘志丹生命的辉煌时,我们无妨先来追究他的成长期。在认真整理刘志丹这个个体生命时,不难发现支撑他的三支文化学理:国学传统、地域文化、黄埔技术。
  当然,我们也是在复述历史。是的,历史的存在就是为了不断地复述,我们在复述历史的时候,最好保持其原始性,而不要用后来形成的理论框定以前的事实,而应该客观地讲叙历史的延续。那今天回过头来看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它的大发展是在杜衡叛变陕西省委遭到破坏、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到朱理治等到达陕甘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对陕甘边武装斗争的束缚和影响,使陕甘边党的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他们在建军、建政、建根据地的所有作为才是富有创造性的,与其他南方苏区是有区别的,所以它才能保存下来。其实这里边还有一种精神的存在,那就是自觉地抵抗了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指导的存在缺陷的指示。当然,以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为核心的革命家,他们战斗,也抵抗了“托派”,使陕甘边武装斗争从失败走向胜利,陕甘革命根据地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表明了从陕甘边党的实际经验中获得了启发。
  究其原因,那就是在理想的真理实践中,一个核心思想系的形成。
  思想这个无形的物质其实是一个语言链条,从信史时代以来,众多被誉为思想家的人把自己的个体观察和经验付诸语言行动,丰富和饱满了这个链条,使之形成学理,成了科学。
  那么刘志丹在这个链条上生发出了什么?他在三支文化学理的支撑下,以陕北特委军委书记的身份回到陕北后,根据斗争的需要,睿智地提出:在大旱灾之年推动灾民吃大户运动,搞武装斗争要采取白色的(兵运工作)、灰色的(争取地方武装)、红色的(建立根据地)三种形式——刘志丹最初的“三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创建。但是在后来的一段革命征途中,因为内部矛盾和危险的存在,他的思想在遮蔽中体现着。刘志丹在“包家寨会议”上提出:陕甘边党的根据地建设格局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和建立三路游击区的构想,以他形象地把这个构想比喻成狡兔三窟为标志,使陕甘边党的军队成为有理想的部队,组建了有理想的政权机构,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达到了一起发展根据地全部力量的境界。在这里,我们同时看到,刘志丹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先进思想恰当地结合,而实事求是地解决了现实问题。正因如此,他在打破旧制度的平衡时,吸纳地域传承、地域力量,应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建立了符合自然实际的制度。在他建立的秩序里,显现出了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克里斯多夫·欧肯“即使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不是建筑在公民恪守法律和理想的自我克制上,这个国家也会是灭亡的”警言。或许,这就是刘志丹理想的思想系。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盛装思想的头脑比作一个容器,能装进去多少链条上的物质,那就看容器的大小了,这时另一个词就关键了,那就是胸怀。
  今天,写作《刘志丹画传》其实是在打开这个链条上的一个结,这个结便是他的思想系。习仲勋从一九三二年和刘志丹并肩战斗、生活,取得革命胜利,直到一九三六年四月十四日刘志丹牺牲,他是最能够把握刘志丹的一个人。习仲勋为李建彤著写《刘志丹》的修改批示是把《刘志丹》要写成三个缩影:时代的缩影、中国革命的缩影、毛泽东思想的缩影。是的,刘志丹的思想系就在这三个缩影里,需要我们后人去整理和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