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派出所里,暖心的故事这么多
本报记者 王强
  70多年前,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同志在安塞区高桥镇石峡峪烧制木炭时光荣牺牲,毛主席为此曾专门撰写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篇章。
  高桥镇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该镇派出所始终把给群众便利、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该所创新开展“当一回群众办一回事”“三进三做”活动,推出“代办制”“预约制”“24小时办事制”“假日轮办制”等便民机制,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工作当中,积极办实事做好事,以自己的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和谐警民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小伙子忙得又顾不上吃饭了”
  “王刚,快过来吃饭了,凉了。”甄红玲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叫王刚按时吃饭了。
  在高桥派出所食堂担任厨师以来,每到中午开饭的时候,甄红玲就发现,户籍室的民警王刚总是不见人影,她就扯着嗓子喊,“王刚,开饭了,再不吃饭就凉了。”而王刚听到也会回应一声,“大姐,正忙着了,别管我了,留一份热上,我忙完再吃。”
  时间长了,每次开饭不见王刚,甄红玲就习惯地留一份热饭在锅里头,然后自言自语道:“这个娃娃又忙得顾不上吃饭了……”
  基层派出所的业务这么忙?民警连饭都顾不上吃?高桥派出所所长强永杰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高桥镇属典型的黄土沟壑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往来办事费时又费力。以高桥镇洛平川烧房砭村为例,这里的村民到镇上办理事务需要步行10里山路,然后再换乘4次班车,来回行程100多公里,耗时10个小时左右,光来回的车费就得60元。村民一大早从家里出发,赶到镇上派出所,正好是中午12点半左右,这还是在能顺利赶上班车的情况下,而此时,正是民警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如果等到下午2点多再给村民办理业务,村民得等两个小时,等办理完业务后,下午回家的班车可能就赶不上了。
  “早一点办完,群众就能早点回家,我耽误的是一顿饭的工夫,村民们耽误的可是一天的工夫。”王刚说道。
  从农村走出来的王刚深知群众办事的不易,所以,他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把方便带给群众。而当王刚和所里的年轻民警在经历“当一回群众办一回事”体验式教育活动后,这种“先群众后自己”的信念就更加坚定了。
  今年8月份,所里组织民警来到烧房砭村,进行了一次群众办事的实地体验活动。上午9点,民警按照当地村民前往派出所办理业务的路线,步行10里路到达洛平川村,再搭乘开往延安的班车,一个多小时后在老沟岔村换乘开往志丹吴起方向的班车,到达派出所时,已是中午12点30分。民警们个个灰尘满面、疲惫不堪。大家深有感触地说道:“偏僻乡村群众来派出所办事确实不容易!”
  “让民警亲自走一走群众办事的路途,亲眼看一看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见的难事,亲身感受一下群众办事的不容易,从而检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动我们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这就是我们开展‘当一回群众办一回事’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初衷。”强永杰说道。
   叫不出名字,但认得出警徽
  “你给群众一碗水,群众就还你一桶蜜”“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能把你举在头上”……在基层派出所工作20多年的强永杰深知,只有和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坐在一盘土炕上,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里,走进百姓的心坎里。
  为了更加深入群众,密切警民联系,强永杰在所里创新开展“三进三做”活动,“三进”,就是进村庄、进家门、进田间;“三做”,就是做百姓嘘寒问暖的贴心人、排忧解难的知心人、访贫问苦的暖心人。所里要求每个民警每星期在自己的片区至少驻村入户两天,帮群众做顿饭,挑担水,上炕盘腿谈会心,了解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高桥镇黄屯村的孤寡老人王金花今年82岁,早年丧夫,抱养的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老人独守着三孔破烂不堪的窑洞,炕上甚至没有一床像样的被子。老人见到驻村走访的民警李磊,拉着李磊的手,边哭边说家里丢了一袋面。李磊再详细询问,但老人上了年纪,说不清楚前因后果,李磊只能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告诉老人一定会帮忙找回来。
  村里有人说,老人可能上了年纪糊涂了,现在谁还偷一袋面啊,让李磊别放在心上,可老人蹒跚的脚步和无助的眼神让李磊觉得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过了几天,他买了面,再次来到老人家里,弯下腰贴在老人的耳朵上说:“婶子,你丢的面找到了,我给你送家来了。”耳聋眼浊的老人用手轻轻抚摸着大盖帽上的警徽,老泪纵横地说着:“你真是个好娃娃!”
  后来,李磊经常到老人家里走动,每次来,手里总不会空着,要么买点好吃的,要么带一些常用的药。除了陪老人拉拉话,解解闷,李磊每次走的时候,都会给老人把瓮里的水挑满,把柴拾好。老人虽然记不住李磊的名字,但每次李磊来的时候,她总会摸摸帽檐上的警徽。今年8月份的一天,李磊和所里几个民警帮老人把两孔窑洞的窗户用麻纸糊好。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坚持要送李磊和同事。好不容易劝老人留在家里,当李磊走远后转过头时看到,老人晃晃悠悠地跟了出来,倚在村口的一棵老梨树边,远远望着民警,一个劲地挥手……今年以来,高桥派出所民警累计驻村256个工作日,走访家庭3469户,解决小困难小矛盾60件,排查安全隐患9处,送衣物生活用品400余件。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汇聚起来便是一根爱的链条,串起了基层民警的向心力,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公仆的为民情怀。
  有了代办点村民办事不用愁
  高桥镇辖区有11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余人,而派出所民警只有10人。考虑到辖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且留守老人、儿童居多的实际,高桥派出所将服务前移,在各行政村村委会办公处、区域主要路口等交通相对便利的地点设置了“公安业务代办点”。
  代办点主要负责新生婴儿登记、重户注销登记、姓名变更登记、户口补录登记等6大项12小项无需群众前往派出所办理的业务。所里指派每名民警联络1-2个代办点,负责培训和指导代办员办理群众业务。派出所日常办理业务的流程、费用、时限、手续等事项都在代办点上墙公示。群众办理业务时只需到代办点领取相应的审批表,在代办员的指导下填写,并有代办员利用到镇政府开会或者到镇上办事时,集中带到派出所统一办理,办理完毕后,再由代办员带回代办点,群众不忙的时候到代办点领取即可。
  村民陈随平对代办点满是称赞,他说:“以前给孩子上个户口,光往镇上跑来回就得一天。到了镇上,领取表格后,返回村里要盖章子,等把材料都准备好再去派出所时,有时候正好遇到网络维修或停电情况,还得再拖。村上有了代办点后,代办员帮我填好表准备好材料,两三天就把事情办下来了。”
  目前,派出所11个代办点的运转已经基本成熟。每年给群众代办业务超过了1000余人次,为群众节省了不少误工、交通等费用。派出所还结合实际推出了“预约制”“24小时办事制”“假日轮办制”等便民机制,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不方便”的问题。
  高桥派出所还在原有“代办点”“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不断从各村各企业广泛吸收群众威信好、政策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和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党员和群众,担任政策宣讲员、灾情警情预警员、治安防范巡防员。党员和群众的广泛参与给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在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