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郝书记,好书记
——记宜川县丹州街道高湾村第一书记郝诚
    ●郝诚(左一)和村民查看大棚种植情况
  通讯员 武小丽
  “郝书记是个实在人。”“郝书记是个热心人。”
  “郝书记是个有才干、有想法的好干部。”
  “郝书记就是名副其实的好书记,是我们大伙都认可的好书记。”
  这个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书记”真名叫郝诚,今年6月,被延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派到宜川县丹州街道高湾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促党建、兴产业、访民生、聚民心,帮助困难群众求医,资助孤儿上学,用实干精神与真情服务赢得了街道党委、村“两委”和群众的点赞。
   怀揣初心 走进百姓心里
  初到村上,郝诚从上任第一书记张鹏伟手里接过工作纪要,便拿着自制的“第一书记名片”,开始挨家入户访民情、听民声。一周的时间,他走遍了高湾村8个自然村315户人家,民情日志本上详细记录了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及合理诉求,对于特殊、困难的家庭,他都标注出来给予特别关照。
  “郝书记给我帮了大忙了,不然我们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49岁的乔根宝每次见到郝诚,都要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乔根宝两口子长期患慢性病,劳动力弱,近几年靠村上的弓棚刚刚脱贫,不幸的是今年二十多岁的大儿子,突然检查出股骨头坏死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了,一家人陷入了绝境。郝诚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马帮助他们申请低保和残疾补助,多次奔波于县、市之间,最终协调好延安市博爱医院,免费为其大儿子进行检查及治疗。
  村民看病难,他联系延安市医院来村里义诊;村里教育资源短缺,他争取与北京师范大学结对,把大学生们请进村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村民文化生活匮乏,他向县文旅局申请锣鼓唢呐等乐器和表演服装,组织文艺活动……乡亲们看到这么热心肠的书记,彻底打消了心里的顾虑,他的称呼从“市里来的大干部”成为乡亲们口中的“郝书记”或者“小诚”。
  荣担使命 闯出致富道路
  高湾村是一个典型的川道村,过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玉米为主,尽管稳定但收入很低。近几年,村里发展了弓棚蔬菜及牲畜养殖业,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何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如何让村子发展起来?如何带领大伙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是郝诚一直思考的问题。村上试点种植中药材后,郝诚便开始调研中药材市场,同时马不停蹄地跑销路。面对干旱可能导致试种失败,他向本单位申请2万元为试验田打机井,和村干部们下地浇水保丰收。金秋十月,板蓝根喜获丰收,高湾村的致富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村干部做思想工作让种药材,我被磨得不行,就试种了一亩生地,没想到就卖了2400元,比种玉米强好几倍哩。只要郝书记给咱能销售出去,我明年准备把家里那几亩地都种上。”村民杨东毛今年试种药材尝到了甜头,对未来美好的生活也充满信心。
  “药材市场比较稳定,我们对比西安、山西的药材市场行情,能给咱老百姓多挣一分是一分嘛,再就是想签订几个长期合作对象,咱种植时就签协议,到时候统购统销,给老百姓吃颗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地种。”郝诚说道,更谈起了下一步打算,“明年我们想在村上建冷库、加工厂,把咱的药材进行深加工,利润肯定要比原来翻上好几倍呢。”郝诚津津乐道。
   情系困难家庭 传递爱心正能量
  在高湾村,有几户比较特殊的家庭,都是孤寡老人与幼小的孩子相依为命,生活格外艰辛,这成了郝诚的一块心病。上任后第一次回家,郝诚就对家人说了这一情况,家里人听了也很同情,想着有机会来看望他们。
  “我和家里人去村上陈钰莹家,看到7岁的小钰莹和71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时,特别心疼孩子,回去后全家人做了一个决定,资助小钰莹。”郝诚说。此后每个月,郝诚总要去陈钰莹家两次,送衣物、食品及学习用具。每天晚上,郝诚或者他家里人都会和小钰莹视频通话,远程辅导作业。大半年下来,孩子主动说话多了,对郝诚一家都特别亲切,感觉和自己家人一样。
  “我今后就有三个孩子了,我会一直资助钰莹到她上学、出嫁,就和我亲生的一样。放寒假了,我就接到延安,和哥哥姐姐认识一下,再给我们照张全家福。”郝诚乐呵呵地说道。
  受郝诚的影响,他们身边的朋友、同事也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来。12月11日,延长石油天然气公司安塞站党支部书记吴强来到宜川,与郝诚介绍的另一个孤儿王皓苒见面。了解情况后,吴强决定发动身边志愿者一起资助小皓苒,承担包括孩子的生活、上学等一切费用。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相信爱心传递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孩子没有父母,我们就是他们永远的依靠。”郝诚坚定地说道。
  守初心,“我的初衷就是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担使命,带领村干部与群众共同绘制高湾村的致富蓝图。郝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是群众心目中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