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我是圣地延安人
杨敏
  说起延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令人倍感亲切,敬意油然而生。
  延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打开中国地图,延安像一片绿色的叶子,生长在祖国大西北黄土高原的大树上,长城穿越她的北部,黄河流过她的东部,古秦直道横穿她的西部,构成了纹理清晰的脉络。纯朴热情的乡俗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构成她丰富而神秘的个性,上溯秦汉,下延当代,追溯她悠久的历史,你会发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处处神奇,处处闪光。这是屯兵守边的延安,这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延安,这是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延安。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中国革命的圣地。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让我们明白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矢志不渝,信念不改。这让我们懂得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的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延安。
  延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安,也不仅仅是传统的。延安是现代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经历了13年的战火洗礼,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蕴涵着由革命先辈用鲜血孕育而成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红色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延安精神更是播洒四方。作为一名景区的讲解员,我能参与其中倍感荣幸和光荣,漫步在革命先辈居住过的窑洞,触摸着革命先辈用过的桌椅笔墨,我不禁感慨万千。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批中学生,可以说,他们是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所看到的景物,所接触到的人都和延安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听说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的,打补丁的袜子不敢穿,怕同学笑话,我就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在1943年的一个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战士们都穿上了崭新的棉衣,可毛主席身上穿的仍然是那件穿了四个年头的旧棉袄,两个胳膊肘上打满了补丁,袖口都露出了棉花,工作人员几次要给他换一件棉衣,他总是说:“现在经济困难,大家的生活都很苦,我们应该省吃俭用,这件棉衣是旧了,但洗好补好还可穿嘛。”警卫员按照主席说的把这件棉衣拿去拆洗,结果拆下来洗时,一搓烂一块,一搓烂一块,等洗干净再去补时,那布真的是缝不起来,实在是糟的连针线也挂不住了。我还给他们讲了有关“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种过的菜地”等内容,带领他们参观了领导人住过的窑洞、用过的煤油灯,潜移默化中,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延安精神的种子。
  向阳的花木早逢春,我们身处于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延安精神薪火不断,代代相传是时代的呼唤,是我们延安人的责任,是大家的心声。作为延安精神的宣传者和继承者,我骄傲,我是圣地延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