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资料图片) “苦难的中国人民急需援助!”1937年7月,正在北美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演讲募捐的白求恩听到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后,随即把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作为宣讲的主题,并毅然决定放弃家乡的优厚待遇,奔赴中国抗日战场。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来到中国。同年3月,白求恩辗转到达延安,毛泽东在凤凰山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为了更好地支援中国革命,他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中国。
此后,白求恩一直在抗日前线救死扶伤,从陕西到山西,从山西到河北,从河北到察哈尔……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奔向哪里。“医生们!到伤员那儿去!不要等着他们来找你们!”白求恩提出并实践了这个口号。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连续奋战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抚今追昔,我想问:是什么让一位家境优渥的外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是什么让他在残酷的战争中,丝毫不顾个人的安危,并把不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看作是最大的痛苦折磨?答案就在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1938年6月,白求恩到达晋察冀边区,受聂荣臻司令员的聘请担任边区卫生顾问。白求恩一到医院驻地就立即投身到工作当中,他在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员,第二周就开始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让147个伤员健康地回到了前线。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为伤员做手术,听取各科医护人员的汇报,了解每一个伤病员的情况,培训医护人员,他亲查病房,为伤员盖被子、端水。为了改进军区医疗条件,白求恩创建了一座模范医院,医院落成那天,白求恩给大家做了战地救护伤员分类和手术示范讲座。1938年10月,白求恩率战地医疗队辗转359旅卫生队。在一场战斗中,他的手术台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震得小庙上的瓦片“咯咯”作响,而白求恩却依然在紧张地做手术,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敌机的轰炸震塌了小庙的后墙,白求恩不为所动接连做了71个手术,坚持了两天两夜。
在战争年代,不仅药品奇缺,就连血液也相当匮乏,许多战士就是因为没有新的血液补充,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遇到有伤员需要输血,只要白求恩在场,他总是第一个挽起胳膊为伤员输血。
1939年10月,他在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了病毒。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白求恩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再也站不起来。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马靴和裤子送给了八路军的一位干部,手术器械则分给了朝夕相处的中国医生。他还给聂荣臻同志写了一封告别信:“在中国的最后两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我有时也感到孤单,但我却在最亲爱的同志们中间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依然闪闪发光,白求恩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