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时间:2019年9月1日
内容摘要:
1996年,北京知青马平安回到延安。在宝塔山下,他和当年一起工作的徒弟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23年后,马平安坐了近11个小时的火车从北京回到延安,看到延安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慨万千。来到原先拍照的地方,他和徒弟再次留影,重温时光,细述流年。
8月26日上午,带着珍藏多年的照片和讲述自己知青岁月的《热土》,北京知青马平安在1980年离开延安后,第13次回到延安。这一次,他想和老友再次站在宝塔山下合个影。
上午9时许,马平安带着他的两个徒弟许延圣和呼琳来到宝塔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登山、合影、听讲解员介绍宝塔山和延安,一切如预期般进行。在讲解员讲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回延安时说:“没想到,延安人民的生活还这样苦。我是总理,全国当家的,我这个家没管好,有责任呀。我对不起延安人民。”马平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泪水在他的眼窝里打转,那段延安岁月,在他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出来。
1969年1月,马平安放弃当兵的梦想,主动要求到延安插队。他想利用村上的河流修一座水坝,让这片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水稻,让乡亲们吃上大米。而让马平安没想到的是,水坝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1970年9月,由于表现突出,他被生产队推荐到东风化肥厂工作,此时水坝才刚有了雏形。但也是在这里,他结识并认下三位徒弟:许延圣、呼琳和张安全,老照片中,在宝塔山上与马平安合影的,便是许延圣和张安全。
老照片中的张安全在今年3月去世,这也让马平安更迫切地想和其他徒弟一起在同样的位置,再次合影。
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马平安一行再次合影留念。临别前,马平安问道:“你作为延安人,有没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记者回答:“有!”“对我而言,延安,是我一生向往的地方。每次参加知青聚会,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是延安知青。”马平安说。
记者手记
从北京到延安,直线距离1000余公里,乘飞机近2个小时,坐火车11个小时左右,自驾车12个小时多。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这似乎不算太远的距离。但当记者告知马平安“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宝塔山下留个影”的活动时,并没有想到他真的能来,而且来得这么快。更让人感动的是,由于时间仓促,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只买到了硬座,可他依旧兴致勃勃地来了。马平安说:“是延安人民教育了我,让我知道该怎样做人。”
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守望这片热土的人,他的心永远在延安!哪怕轻声呼唤,他也会竭尽全力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