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宝塔山下 鱼水情深
——延安市创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纪实
  本报记者 王强 思博海 通讯员 付艳雨
  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地,也是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发祥地。
  70多年前,毛泽东在枣园的窑洞里为党中央起草了《开展根据地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党内指示,明确把双拥作为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重大准则。这种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在战争年代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光辉篇章。
  70多年来,在巍巍宝塔山下,在滚滚延河水旁,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军民融合情怀,一个个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依然在这里火热上演。
  拥军这件事,越干越有劲
  做一件事容易,坚持做一件事却很难。但拥军这件事,黄陵军嫂师燕一干就是30年,而且越干越起劲。
  “很多战士还不到20岁,早早就离开父母参军报国,他们就像我的兄弟、我的孩子一样,由不得想去关心。”对于军人,师燕总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30多年来,每逢“八一”建军节,她都会自己掏钱为每位黄陵驻军战士送一份慰问品,鞋垫、背心、床单、皮手套、雨伞……虽然礼物并不贵重,但从未间断。
  逢传统节日,师燕首先想到的也是战士,为他们包饺子、包粽子、送月饼。特别是每年的除夕夜,师燕一家总要提前吃年夜饭,饭后就匆忙赶往军营给战士们包饺子,陪他们一起过年。
  2018年,黄陵驻军某中队的一位战士在训练时发生意外,腿部严重骨折,连正常走动都成了问题。为了不影响战友们的训练进度,要强的他谢绝了大伙轮流照顾的好意,自己一个人留在宿舍里硬撑着。
  “到嫂子家里去,嫂子照顾你!”得知情况后,平日里十分温柔的师燕,此刻语气却十分坚定,容不得半点推辞。
  在和中队领导沟通后,师燕把战士接到自己家中细心照顾。整整两个月,洗衣、做饭、理发、倒便盆,她从来没说过一个累字,直至战士彻底康复。
  为了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拥军事业,师燕还注册成立了“红嫂拥军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50多名红嫂举办各种演出40多场,与战士联欢演出20场,把欢乐和笑声送进了军营,也把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送到了战士们的心里。
  在延安,像师燕这样的拥军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洛川县退役老兵赵剑波15年来坚持给部队送苹果,送出的苹果遍及15个驻地部队,12万名官兵,1000余名老红军、老战士;延川县退役军人呼荣碧不惧高龄,进学校、机关、厂矿义务作爱国主义报告近百次,让10万多人受益;
  宝塔双拥幼儿园园长刘晓丽,10多年来,为驻延部队官兵、职工子女减免学费50余万元;
  延运集团通达出租车公司成立了我市首个由退伍军人驾驶员组成“老兵车队”,对现役军人在市区内乘坐出租车予以免费;
  志丹宏丽光电公司牵头成立的志丹县民营企业拥军优属协会,慰问困难优抚对象400人,累计慰问资金18万元,招聘录用了30多名优抚对象;
  子长市医院与市中队、人武部结成共建单位后,医院每年出资2万元为官兵检查身体;
  延安爱国拥军协会成立不到两年,已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开展拥军活动20余次,为驻军发放慰问品20多万元;
  ……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我市广大群众、民营企业、拥军协会、宗教团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他们满怀对国防和军队的真挚情感,以不同形式爱军拥军,构筑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构建起支撑前方将士投身强军事业的后方长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牛永红说。
  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军人军属
  “昨晚12点下班,欣闻您在百忙之中看望家父,内心十分激动和自豪……回顾援鄂抗疫工作来的每一天,时时能感受到来自家乡各级领导、亲戚、朋友们的关怀和慰问,让我内心始终充满无限的激情和旺盛的战斗力……”这是奋战在武汉火神山抗疫一线的子长市籍军队人员南岩东,在忙完手术后抽空向子长市委书记雷兴平发来的一则感谢短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南岩东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毅然驰援武汉。3月12日,雷兴平专程来到南岩东的老家,看望慰问其亲属。
  “南岩东是子长铮铮男儿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先锋模范,是子长人民的骄傲。要尽全力帮忙解决援鄂军队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雷兴平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延安积极开展对延安籍赴武汉抗击疫情的军队人员“五个一”走访慰问活动,对延安籍援鄂军队人员家庭赠送慰问金(品)26900元,让援鄂人员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
  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军人军属,已经成为延安自上而下的共识。
  近年来,延安高度重视拥军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座谈会和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协调会,主动为驻延部队解决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军人“三后”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相继出台了专项解决方案和优待政策,在照顾军属、军人子女入学、看病就医、涉军维权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消除军人的后顾之忧。
  四年多来,延安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2.56亿元,支持部队营房建设,修建、硬化道路、改善基础设施。共为驻军部队解决各类困难63件,安置转业军官81人,接收退役士兵660人,安置率达到100%,协调调动安置随军家属12名,货币化安置随军家属30人,随军家属安置率达到100%,对77名军人子女入学给予优待。
  让老区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传承好‘红色基因’,让老区的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队长杨路嘴上常说的,也是这支部队经常做的事。
  执勤一中队驻守在南泥湾腹地,中队自1947年创建以来,先后历经数次改编,虽然所处时代、环境和编制、任务一直在变,但官兵始终以传承南泥湾精神、弘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精神高地。
  南泥湾红色教育资源丰富,该中队精心挑选人员,组建3个学雷锋小组,利用周末假日深入红色景区开展义务讲解。距离该中队800米远,住着瓦子街战役时牺牲的老红军尹长发的遗属,中队官兵精心照顾,帮助他安度幸福晚年。2016年2月,驻地突发山林大火,该中队官兵奋战9个小时,救出被困群众6人,保护森林面积200余亩。三年来,该中队先后参与处突维稳、抢险救灾、安全保卫等重大临时性任务27起。
  像执勤一中队一样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办好事的故事在延安还有很多。
  2013年7月初,延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灾害,安塞区部分村庄受灾。武警安塞中队紧急出动20余名官兵担负水库堤填固任务。防洪堤出现裂缝、渗水、坍塌,极有可能出现漫堤、溃堤,参战官兵连续奋战近24小时,搬运沙袋泥袋5000余袋,修筑子堤100余米,加固河堤1公里,成功排除了险情。延安其他县区武警中队也纷纷加入到雨灾的各项救援中来。2017年12月4日,在甘泉县崂山乡湫沿山,有人从山上坠入悬崖,情况万分紧急。接到报警后,宝塔区消防中队的7名指战员立即驱车赶赴现场进行增援。被困群众位于悬崖底部,近乎直立的悬崖让人无从下脚。时间已近凌晨,温度降至零下10摄氏度,但中队指战员依然下至悬崖底部救援被困人员,经过6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将被困群众救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延安8000余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组建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累计捐赠现金27.3余万元,捐助大量防疫物资,助力延安进行疫情防控。
  ……
  如今,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捐资助学的活动中,在文明实践的第一线……依然活跃着驻延部队官兵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用真情和汗水回报着第二故乡对子弟兵的厚爱,赢得了延安人民的衷心拥护,军民鱼水情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