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光景好 寄乡愁
刘印 通讯员 张雅洁
  裴艳艳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在自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五一”假期,超6万人次来到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裴艳艳摆在自家门口的小吃摊,5天卖了1万多元。
  母亲半瘫,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离不了人,巨大的生活压力一度让她和丈夫王学军喘不过气。“谁能想到以前的烂杆村现在能这么红火!”5月20日下午,回想起前几年村上的光景,32岁的裴艳艳满怀感慨。
  山环水绕,绿意葱茏,蓝天白云之下,一排排窑洞院落整洁古朴。如今的黄连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
  在林间湖畔畅游的游客不会知道,黄连河村“起死回生”的那段历史。
  黄连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峡谷村,沟深林密,广种薄收,全村145户中有22户贫困户,另外的123户非贫困户,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时候,年轻人都出去了,窑洞快塌了也没人修,留在村里,连吃饱饭都不容易。”68岁的牛中源告诉记者,2016年前后,县上建了一批安置小区,准备将黄连河村整体搬迁,让村民跳出穷山沟另谋出路。
  “搬出去吧,舍不得住了一辈子的家;留下来吧,又看不到希望。”牛中源说,村民们为此纠结不已。
  2016年,国有林场改革成为撬动黄连河村“起死回生”的支点。在洛川县政府的支持下,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利用闲置的黄连河林场场部发展木耳、香菇等菌类产业,并吸纳村民以土地入股,进园务工。
  黄连河村是洛川县为数不多的贫困村,如何帮黄连河村脱贫一直是全县领导干部的牵挂。在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公司引进了灵芝、娃娃鱼,还种植了十余种经济林,并发展起了林下经济。
  裴艳艳把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能有3600元的分红。丈夫王学军借钱买了辆铲车在村里干活,最多时1个月挣了2万多元。
  有了产业支撑,“濒危”的村子活了起来。
  2018年5月,黄连河村启动村容整治,新建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和水景观,对院落门墙进行改造美化。通过村容造景、产业造景,黄连河村逐步变成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家园。
  增加了新功能,又保留原风貌,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土特产、特色小吃就地“变身”为旅游商品,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负责人李菊琳几乎扎根在村上,“能帮助村民一步步脱贫,我们也非常开心。”李菊琳说,目前公司流转了304亩土地,发展大棚产业、林下经济,通过入股、雇工等方式带动1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公司、村组、村民的共赢。
  最近,裴艳艳两口子有了新打算。他们重新整修了7孔窑洞办农家乐和民宿,“这样游客来了,吃住就更方便了。”
  牛中源也有了新期盼,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打定主意回村发展。牛中源94岁的老父亲期待多年的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