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小帅
5月23日,延安文艺纪念馆开馆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在桥儿沟新落成的延安文艺纪念馆环形广场前举行。其间,“美育云端课堂”如约而至,为期6天的音乐节,全国280余所艺术院校、十大交响乐团和大批顶级艺术家在“云端”集结,将经典艺术传播得更响、更远、更深入。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召开;抗日战争时,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在这里走向全中国……当年,在这个小山坳里,群贤云集、文星荟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划下一道灿烂的光芒。如今,延安新区与鲁艺文化园区交汇的宽阔大道旁,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在阳光下依然光芒四射、引人注目。
鲁艺之美,不仅在艺术,更在于她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延安时期这里便是社科的重镇、社科的高地。今天,新鲁艺人扛起了传承红色文化、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好社科故事,服务延安高质量发展。
置身文艺殿堂感悟 艺术共鸣
鲁艺不仅是艺术教育和革命文艺的丰碑,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科学的普及:从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培养学生近2000人,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一大批经典文艺作品,发挥了文学艺术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方面的巨大作用,是艺术教育和革命文艺的丰碑。
“人们看鲁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鲁艺作为一个文化殿堂,文化和审美一以贯之地融合。”在鲁艺文化园区主任刘妮看来,鲁艺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核正在于此。
2019年9月25日,在市委宣传部的推动下,鲁艺成为延安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市社科联在此举行社科普及基地授牌仪式。
鲁艺能成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最核心的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师生分赴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中坚和骨干,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共和国的文艺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说,延安鲁艺文化园区成立让革命文艺薪火不息,那么社科普及基地的建设便是让延安精神更好地代代相传。
正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艺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柯昌万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精神力量,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时代信任、构筑民族精神,都离不开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和兴盛。”
目前,核心遗址保护、延安文艺纪念馆、东山革命文艺家馆群、西山艺术实践体验基地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唯一的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呈现在世人眼前,使鲁艺园区焕发出青春活力和迷人风采。
传承鲁艺薪火 增强文化自信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的鲁艺不尽相同,但鲁艺精神和鲁艺传统始终贯穿在各个历史时期。鲁艺文化园区注重传承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陈列布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作用。
——深刻挖掘六届六中全会内涵,建成六届六中全会专题陈列馆。为充分展示六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内涵,突显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地位,2017年6月30日建成专题陈列馆。
——加强整理研究,建设革命文艺家馆群。编撰40多位文艺家个体馆的陈列方案,积极探索窑洞陈列布展的新形式,在东山建成茅盾、丁玲、沙可夫、冼星海等20位革命文艺家个体馆。
——加强文物资料征集。到北京等地看望健在的鲁艺老人,为陈列布展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自2014年4月园区成立以来,征集文物资料16294件,目前藏品总数已达到2万多件,为延安文艺纪念馆陈列布展和社会科学普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延安文艺陈列展示。组织专家编撰延安文艺纪念馆陈列方案,经过5年数十次的精雕细琢,延安十三年革命文艺以恢宏的气魄、全新的视角、崭新的形式于2020年5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该展览以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为主线,共展出图片1263张,实物520件,场景16处,油画6幅,多媒体演示39项,微缩景观3处,体验互动3项。以图片、文字、多媒体、场景、雕塑、互动体验以及声光电现代化等展示手段全景再现了延安革命文艺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
——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馆际交流,先后策划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事迹展”“品味经典感受大师—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作品展”“走向太阳—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生平事迹专题展”“抗战中的延安鲁艺”“延安鲁艺故事会”“永远的鲁艺”等一批优秀展览。
——发挥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配合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录制、播出《国家记忆·永远的鲁艺》系列5集;组织人员历时三个多月,采访贺敬之、于蓝等鲁艺艺术家、鲁艺后代和研究鲁艺的专家学者50余人次,制作12集电视专题片《永远的鲁艺——经典背后的故事》;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图录》《永远的鲁艺——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画册》《延安鲁艺》《安波传》等。
创新传播方式 构筑教育基地
2019年9月18日,延安市委决定成立鲁艺文化园区党工委。新成立的党工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将鲁艺精神传承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先后举办一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教育教学基地,塑造红色艺术圣地形象。
——打造艺术教学实习基地。集聚鲁艺传承院校机构的资源,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和泥人张工作室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实践基地”,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打造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实践基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的要求,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进警营、进社区活动,与延安大中小学校共同举办“鲁艺故事进校园,校园课堂进鲁艺”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该项活动已成为校园第二课堂首选,先后有数十万名师生走进旧址实地参观体验。
——打造青少年艺术素养培育熏陶基地。举办大手牵小手“我来画鲁艺”“亲子寻宝记”等活动和“小小讲解员”培训,让鲁艺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举办“鲁艺电影回顾展”,把红色文化带进校园。
——将红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成立鲁艺培训中心,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成功举办系列纪念活动。2019年4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演唱会”分别在宜川壶口景区、延安大剧院、鲁艺旧址举办,用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后,又协调鲁艺传承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在宝塔山下举行了“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开幕式,并再次唱响《黄河大合唱》,传承红色基因,讴歌伟大时代,在宝塔山下升腾起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7周年,郭淑贞、贠恩凤等老一代艺术家们在鲁艺旧址广场与群众联欢。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致敬延安情系鲁艺”中央音乐学院师生音乐会,让鲁艺教堂内再次回荡起鲁艺人创作的经典歌曲。24场大师级的演出让延安人民回味无穷。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增强文化自信,党工委书再次策划了延安“10·15”艺术节,期间在鲁艺文化园区举行了一系列经典展览和精彩演出。2019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典藏活化系列展—延安·初心”和“延安·延安—吴为山雕塑作品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礼敬先贤’写生展”;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未来音乐会”《中国十二生肖》3D音乐会、中外管风琴经典名曲音乐会和“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影视音乐创作研讨会;11月8日,中国煤矿文工团举办“致敬鲁艺——中国煤矿文工团民族精品音乐会”。鲁艺旧址好戏连台,鲁艺广场精彩纷呈。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载体,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三大教育基地作用,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追寻红色记忆回望抗战烽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红色箴言致敬经典——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诗歌朗诵会”“传承革命文艺重温红色经典”岁月回音壁等大型宣传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就是党工委在以实际行动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
鲁艺能说的故事太多了,她是一个活的当代中国文艺和革命文艺史的课堂,是一个集中国革命文艺家和共和国文艺领军人物之大全的博物院,是全国唯一的革命文艺家博物院……
涓滴成海,众木成林。当年,鲁艺从这里走向全国。今天,新鲁艺人扛起了传承红色文化、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仅2016年至2019年共接待参观和各类培训人数达到7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