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采摘香菇 建设中的千头养猪场 杏河镇村民夏季果园管理忙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刘元丽 郭晓莉 马帅
志丹县紧抓延安苹果产业北扩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全县村集体经济中实施示范村培育、重点村扶持、薄弱村清除和管理规范“四大行动”,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形成了以义正镇稠树梁村、顺宁镇保娃沟门村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村集体经济示范点,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规模向“1551”即:“每个村建设1个百吨果库、发展50亩集体果园、注入50万元互助资金、建设1个千头猪场或成立一支农机专业服务队”目标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县109个村已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109个,建成果库75座,村集体果园超过1.1万亩,互助资金规模达到了4272万元,建成猪场10个,成立农机专业服务队29支,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71.8万元。
将村民镶嵌在产业链上
7月28日,在志丹县杏河镇侯市村香菇种植大棚里,正赶上今年的第三茬香菇采摘。大棚内,几个菇农正在忙收,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侯市村是杏河镇的一个贫困村,辖八个村民小组298户1168人,人均耕地仅0.7亩,产业薄弱,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为给村民们探索出一条稳定增收、生态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道路,2019年,杏河镇与侯市村委会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建成6座高标准香菇种植大棚。村上八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补贴两万元,入股3000棒香菇,年底可分红2000元。
“今年,村上给我家3000棒香菇。我和老伴儿没有能力管理,也不懂技术,好在村上雇人管理。一年下来,还能给我们分红。”侯市村村民李世贵说。过去,李世贵和老伴儿靠养殖中蜂维持生计,但由于近两年蜂蜜销路不畅,中蜂养殖只够糊口,日子十分拮据。今年村集体为他代管3000棒香菇,让他们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为深化产业扶贫模式,落实带贫益贫机制,侯市村除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棚内务工以外,还带动村民利用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香菇种植。
“今年村上建起了几个大棚,养些香菇。我在这里管理,还能学点技术。看见今年产量还可以,我打算,明年自己建棚,比外面出去打工强多了。”村民张志玉打心里认准了香菇产业。
如今,侯市村贫困群众增收了,产业发展稳固了,村委会干部的心也踏实了。今年投入生产以来,已采摘了1万多公斤,产值10多万元,预计赶年底还能采1万多公斤。“现在看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当不错。下一步,要大力推广,壮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村民来发展香菇产业,让更多村民在这项产业上增收致富。”侯市村村支部书记王海平说。
在发展壮大香菇产业的同时,杏河镇还紧扭苹果产业不放松。牛寨村为增强村民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承包了152亩低产果园。承包后,村上采用秸秆还田、地布保墒等新技术进行管理,让这片果园“起死回生”,也为村民发展苹果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8年,村上开始承包这片果园。过去这个园子管理差,基本没有成活率。承包之后,村上邀请延安市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目前,果树长势喜人。”牛寨村支部书记谢宝银说。如今,村上还在地里种了30亩南瓜,套种栽种葡萄,解决短期产业发展开支,带动全村果业发展。
近年来,杏河镇立足镇情民情实际,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通过调结构、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多渠道开辟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探索建立起了“村集体+合作社+技术机械服务队”“合作社+技术机械服务队+贫困户”等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苹果种植为主、特色养殖为辅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全镇有9个村集体经济果园面积超过50亩,集体经济果园总面积1039.26亩,建成集体果库6座。侯市和牛沟两个水源保护村,依托实际,发展了中蜂、蝎子养殖和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镇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全覆盖。
“我们镇结合镇域实际,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苹果这一主导产业不放松,同时发展好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让更多的村民都镶嵌在不同的产业链条上,都能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生活。”杏河镇镇长米精辉说。
把产业“工厂”建在村民家门口
盛夏时节,走进志丹县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王渠行政村的千头生猪养殖场工地,工人们正在忙着处理地基、打地梁、挖化粪池……
王渠行政村是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唯一一个贫困村。全村总土地面积51平方公里,果园占地1770亩,常住人口201人。全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产业相对滞后,特别是1000多亩苹果园整体缺肥,为解决果园肥水不足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后,决定在王渠村林畔村小组建设存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
“在这打工一天能挣140块钱,等猪场建起,我可以给果树上粪,又能种庄稼,这里离家又近,我们还能来这继续打工。”王渠行政村村民王福英说。“这个猪场就是建在村民家门口的产业工厂。等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能解决王渠村1770亩果园缺肥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鼓励果园大户,在果园里养猪,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农业。”王渠行政村支部书记尚好前介绍说。该猪场是王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集体产业,总占地面积约19亩。目前,猪场前期地基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份可投入使用。
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紧紧抓住山地苹果这一主导产业不放松,采取集体流转承包、农户入股分红、农户+合作社等方式,流转果园880多亩,其中挂果园112亩,各村集体经济果园全部达到50亩以上。为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该中心除了雇用贫困户,增加他们的收入以外,还在果园管理的各个关键时期,组织党员干部队长等深入田间地头,义务出工出劳,既管护了果园,又学到了技术,把村支书、村主任个个培训成了“技术员”。“我们在这里免费学到了果园管理技术,现在我自己就是‘技术员’,家里的十几亩果园,都是我自己管理。”王渠行政村支部副书记李建光说。
近年来,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协调扶持力度,采取村户联合、长短结合、引领带动、规范管理的措施,大力发展符合村情民意的村集体经济,带领困难群众一同增收致富奔小康。
如今,张渠便民服务中心两个千头养猪场正在建设,苹果冷库、互助资金协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不断完善壮大。预计今年7个村平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各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带贫益贫作用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