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7日
诗意乡村入画来 山水农家留乡愁
——黄龙县白马滩镇乡村旅游发展小记
    ●热闹的乡村大舞台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张毛毛 陈萌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黄龙县白马滩镇着力推动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壮大产业链,真正实现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强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扶贫聚群力
  今年来,白马滩镇持续以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文化建设增加美丽乡村内涵,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助力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
  走进白马滩镇神玉村,上百年的老宅,墙上整齐悬挂的用于翻整土地的镢头、、拉犁等二百余件农耕生产生活老物件,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文化墙”,新民风实践站内收藏的村发展史、家谱祖训等均让人真实地体验到了白马滩传统古村落的历史变迁。
  “要想真正实现脱贫,不光村子要美丽、收入要增加,村级文化也很重要,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才会真正提高。因此,我们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精耕‘文化沃土’,坚持突出特色,引导各村挖掘特色文化,真正让贫困户实现口袋、脑袋同步脱贫”白马滩镇镇长石玉龙介绍说。
  按照生态旅游、传统民俗、红色文化、休闲健身等不同类型,白马滩镇分批次打造建设广场、舞台20余个。自2019年来,白马滩村的澽水乐团、乱石滩村的锣鼓喧闹队、神玉村的乡村舞蹈队、柏峪村的庆鼓表演队等民间自办社团,坚持以“文化促脱贫”为主题,创新表演内容,成功演出5次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越来越强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以前,因为离镇上有点远,晚上想吃夜市也不方便,现在多好,家门口就是休闲娱乐好去处,露天广场,啤酒搭烤肉,喝嗨了还可以去舞台上高歌一曲,劳作一天的疲惫感瞬间消失殆尽,好多群众都反映精神面貌更好了,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生活了。”神玉村支部书记薛增文乐呵呵地介绍说。 
  旅游扶贫强信心
  七月的白马滩,道路两旁花儿竞相开放,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农家小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花草丛生,彩蝶飞舞。据了解,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白马滩镇各个村子不同程度的存在杂草丛生,柴火乱堆乱放,墙面涂涂画画等现象。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村子美起来了,游客络绎不绝,分享到旅游带来红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今年来,借助石门峡漂流及神玉村美丽尧头、“印象圪崂”东周古寨、千手佛寺精品旅游线,累计吸引周边县市近1.5万人,经济创收2.5万元。
  在圪崂驿站上租了摊位的75岁的老人刘引便提起现在的生活脸上就笑开了花,“村子变化太大了,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大年龄了还能通过烙黄黄饼挣到零花钱,还攒了一小笔呢,现在只要来我们这农家乐吃饭,都必点我的黄黄饼。目前,全镇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人数达到980余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达到1850余人,成功带动12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村民通过办农家乐、开民宿、售卖土特产、手工制品等收入明显增加,真正实现了吃旅游饭、享旅游乐,发旅游财。
  “啤酒音乐节、自行车赛、漂流艺术节及每周固定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良好效益,每次拉着满满一小三轮车的饮料,回去的时候就卖得差不多了,平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没问题的。”和出售小商品饮料的郑建军一样鼓起钱袋的还有18家镇区附近流动商户,而神玉村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创收受益5万元左右。
   产业扶贫暖人心
  白马滩镇将产业脱贫作为全镇脱贫的核心载体,重点在“产业兴旺”上下真功,在做好原有基础产业如核桃栽植、板栗种植及牛、羊、森林猪养殖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中蜂品牌规模,创新发展羊肚菌种植、水产养殖、连翘茶深加工等,通过产业扶贫,带动更多贫困户成功脱贫,稳固脱贫成效。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神玉村“圪崂蜂谷”、白马滩镇蜂场及水产养殖基地的成功打造让全镇特色产业锦上添花,更富生机与活力。神玉蜂场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30万元,养殖中蜂300余箱。按照“支部+农户”的模式,群众以土地、资金、技术形式入股,实现利益分红。目前,蜂场共有11户群众入股,其中贫困户4户,按照每箱蜂每年纯收入1000元计算,年纯收入可达30万元,除去群众入股分红每箱5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同样让村民尝到“甜头”并且为村集体创收的还有占地面积20亩的10棚羊肚菌。其中5户贫困户入股,为有劳动能力的15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双赢格局。羊肚菌每棚预计年产200斤,每棚产值达2.6万元,每棚扣除1.8万元的费用,每棚纯收入8000元,10棚年纯收入8万元,按照5∶3∶2分红协议,贫困户可得分红4万元,1.6万元纳入村集体经济,2.4万元用于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推动村民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