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排练剧照
延安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真翔 “希望它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的一部好教材”
陕北民歌剧《初心》导演 苗宝平 “初心是什么?安全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到人民中去、亲吻着大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黄土梁上,一个身影越走越近,他是谁?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们都吃不饱,他来想做什么?
1964年春,原陕西省京剧团副团长、剧作家安全从省城西安来到延安县蟠龙公社纸房沟村采风时,发现老区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贫困——女人买不起二尺布,娃娃饿得叫爹娘,深深地刺痛了他。“为什么这么穷,怎样改变?”
这一问,点亮了纸房沟村穷苦人脱贫的希望;这一问,让他选择了一种人生。
回到省城后,他毅然整理行装、告别妻儿,把采风变成了一场与贫穷作斗争的蹲点包扶。“百姓不变富,坚决不撤离”。
从此,他和纸房沟村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村上一蹲就是21年,他为纸房沟村能过上好光景,倾注了半生心血,带领全村百姓发展致富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了集农、林、工、副、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世纪80年代,纸房沟村生产制砖机、粉条机、磨浆机等产品收入累计达到4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当时的延安地区首屈一指。村里建起了小广场,村民看上了电视……
安全设计的新农村新式砖窑,至今堪称民居典范。一排排砖窑圆了纸房沟村人多年的梦想,让准备逃荒乞讨的人们留了下来,因为他们心中有了奋斗的“指南针”。
因为他的坚持和付出,纸房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因为他的到来,纸房沟村在新时代依然绘就着发展的美好蓝图。
1993年,积劳成疾的安全病逝,告别了他牵挂的纸房沟村。但纸房沟村人忘不了他。因为他用21年的时间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宗旨书写在了纸房沟村的大地上,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扶贫人。延安人民没有忘记安全,延安文化发展集团将他的事迹搬上舞台,编排了陕北民歌剧《初心》,以此向他表达深深的怀念和敬意,推动决胜全面小康。
“初心是什么?安全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到人民中去、亲吻着大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导演苗宝平说。
8月20日,在延安大剧院举行了正式开排新闻发布会,9月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演出剧目。这部延安文化发展集团成立后策划的首部年度大戏,将由延安歌舞剧团和宝塔区民众剧团联袂演出。全剧以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安全同志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扎根基层、忘我付出、无怨无悔的人民贴心人、好公仆形象。
“我们希望这部剧上演后,在当前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激励广大扶贫干部以安全为榜样,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守护好共产党人的初心,站好扶贫最后一班岗,带领群众奔向小康。同时希望它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的一部好教材。”延安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真翔说。
目前,该剧正在紧张的排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