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4日下午四点,在宜川县城长途汽车站售票处苦等了三天的我,终于高兴地买到了从宜川去延安的车票。
拿到车票和找零之后,我不由得愣了一下:奇怪呀!一是为何多找了我两毛钱?二是为何票上只有时间、车次,却没有座位号?没容我发问,排在后面的一个家伙就毫不客气地把我挤到了一边。
带着满腹疑团的我,转向正在转悠的一位车站工作人员。还没等我吭声,他就先说话了:“客车不够,改成卡车了。站票还不得便宜点儿吗?”
原来如此!这样也好,便宜两毛是两毛。
次日上午,我和一帮素昧平生的人们一起爬上了一辆敞篷卡车。上车后,我望着周围穿着破棉袄、裹着老羊皮的贫下中农们,不由得暗自讪笑:都啥季节了,还裹得那么厚实?
卡车按时开出了车站,向延安方向驶去。车上的人们或闭目养神,或四处张望,或和熟识的人聊天。我独自一人出行无人聊天,只有东张西望、兜风的份儿了。
说起兜风,大伙可能以为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清风送爽、驱走暑热,展望四周、饱览风景。我承认,如果时间向后推它两个月,那肯定是一件“美太太”的好事。可谁叫我赶上五月初,又是连续阴雨过后的陕北地界呢?
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感觉到兜风的滋味了:气流快速地从车头吹来,毫不客气地冲击着人们。人们不约而同地缩起了脖子,裹紧了身上的衣物。仅仅穿了一件衬衣和一件单军服的我,很快就尝到了刺骨的寒意。不由得感叹,这就是一堂生动、深刻,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教育课呀。
我瑟缩着弯下腰,尽可能利用人们的脊背躲避着气流。很快,我的浑身变得凉冰冰的,上下牙也开始打颤了。唉,这可怎生是好,如何熬得过漫长的两小时哟!我有些绝望了,真恨不得叫车停下——我宁可徒步前往也不想再受这个罪了……
突然,有人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一件还带着体温的毛衣披在了正在瑟瑟发抖的我身上。顿时,一股暖流从身上一直涌到心里。站起来转身望去,只见一位看年岁应该是高中的知青老大哥,正笑着扣着刚穿回身上的军大衣扣子。真是雪中送炭呀,我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只有一个劲儿地点头致谢!
“你是哪个学校的?怎么穿这么少呀?”老大哥用温暖的双手捂着我冰凉的双手,微笑着问道。
“真没想到五月份了,天还这么冷。”我自报家门后,感慨不已地说。
“是呀,陕北的天气就是这样,一早一晚特别冷。走路还可以,坐卡车绝对不行。”
“你真行,高中生就是有经验。”我由衷地赞扬着这位老大哥,发现他微笑的脸上带着病容。
“咳,我跟你一样,以前没来过陕北。不过听我父亲讲过,当年他们坐卡车去西安的时候,都六月份了不穿棉袄还冻得不行呐。这不,这次去延安看病,我还加了件大衣呢。”
原来如此。感谢这位老大哥,感谢他曾在陕北根据地战斗过的老红军父亲。不知怎的,我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在长征途中被年长的同志救助的小红军了。
身上暖和了,精神也来了。我乐呵呵地和他聊着天,周围的景色也开始变得秀丽起来。
到延安了。我和这位老大哥互相留下了地址、姓名后依依惜别。他去地区医院看病,我则高兴地向军分区招待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