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杰,男,1985年12月生,广东汕头潮阳人,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他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农业人工种植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种养帮扶协议书,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用双手谱写脚踏实地的幸福。2020年,马学杰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
凌晨5点,11.7公里。
马学杰又开始绕着水稻田跑步,这是他一天生活的开始,也是退役后一直保持的习惯。
在广东汕头,马学杰是名人。出生于1985年12月的他,是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的获得者,是潮汕地区“80后”年轻一代的标杆。
俗语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马学杰从事农业完全是受到父亲马镇顺的影响。马镇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在汕头是家喻户晓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2004年马学杰从武警部队退伍,对于他来说,当时有很多就业机会。可他的父亲在潮阳区、潮南区周边乡镇承包4000亩水田,两造水稻种植近9000亩,如此大面积耕种,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父亲常对他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为此,马学杰放弃到县城就业的机会,毅然选择跟父亲一起种田创业。
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马学杰在种田路上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农业生产上,有时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困了睡在农机上,饿了在田里吃几个馒头。凭着这股韧劲,他从一个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为科学种田、机械化运作的行家里手。
整天泡在机器厂房和水稻田之间,是马学杰十几年来的日常写照。“十几年前刚开始干农业是真辛苦,插秧的时候早上3点就要起来,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手脚长期泡在泥水里都烂了。50个人一天才能插70亩。”马学杰回忆起以前唏嘘不已。“后来,我们用上了插秧机,如今又购置了更现代化的直播机,现在只需一个人驾驶一台机子,一天至少可以插六七十亩。”
通过自身农业生产实践和刻苦钻研,马学杰把种植水稻和农机技术有效结合,克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力、资金不足以及作业方式落后等诸多种粮难题,闯出了一条水稻现代化种植新路子。2009年,他率先在当地创办了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租用散户闲置田、改造低产田、集中连片农田开展优质稻种植,并为散户小规模种植提供服务的模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周边种粮大户们的支持配合下,合作社从小到大,逐年发展,从开始只有5名社员,发展到现在220户,辐射潮阳、潮南两区种粮大户2500多户,覆盖两区5万多亩耕地。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目前拥有180多台套农业机械,实现了对大潮汕约2万多亩水稻的育秧、整地、插秧、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如今,合作社平均每年收入2582万元,总资产58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217万元,合作社的发展给社员带来了实惠,也为两区2500多户种粮户带来信心和希望。
汕头为沿海地区,经常遭遇台风、水灾。早稻收割时多连续降雨,农户收割的稻谷如果不能及时烘干,将遭遇重大损失。为提升稻谷烘干效率,马学杰又投资建立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特意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实地对烘干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
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现在群众的生活不但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要有生活质量,老百姓买大米都要买“泰国香米”,能不能去泰国种香米水稻,能不能跨国种粮,让“泰国香米”供应国内市场,所有这些都是马学杰一直在探索的新课题。
2015年年初,马学杰和他的团队与泰国那空那育府的种粮大农户进行接触洽谈,并到泰国实地参观考察,双方就合作事宜经多次洽谈后签了合同,通过租赁的方式承包泰方种粮大户3000亩田地。同年4月,马学杰和他的团队一起远赴泰国,先用几百亩田地试种精挑细选的“泰国香米”优质水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拓展到3000亩,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学杰跨出国门种“泰国香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小小希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20年春节临近,面对突发疫情,马学杰承担起粮食应急保障的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稳产保供,开仓放粮5000多吨,保障了1000万人的粮食供应。他说:“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梦想和机会,国家有困难,我们要力所能及帮忙。”他通过工厂化流水线育秧技术帮助周边2500多户农民复工复产,还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多渠道寻找,迅速购回1200瓶消毒液、2000瓶免洗抑菌洗手液等防疫应急物资,为疫情防控作出奉献。
“以前不愿说自己是农民,现在当农民可不再是简单的事了,需要资质。”马学杰坦言道,“新时代的农村,将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他希望带领更多的年轻一代来加入农业的生产,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行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据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