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张尘封的毕业证书
张超
  我的母亲虚岁80,周岁79,健康幸福地生活着。俗言道:家有二老,如有巨宝。母亲1961年初中毕业于延安第一中学。由于第一中学是延安中学的前身,有时为了逗母亲开心,我直接叫母亲延中生,家里为此常笑声不断。
  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母亲在收拾家务,找到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简单又深情地对我说:“三娃,你看!这是我延安中学的毕业证书。”我很是惊诧,凑到跟前仔细一看,的确是母亲的毕业证书。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依然能看出毕业证书的精致与简约。
  一张尘封的毕业证书可以见证历史,也能够带来许多思考,似乎在娓娓道来那斑斓的岁月。我仔细地装裱着毕业证书,爱不释手。母亲看到我认真的样子,淡然地说:“不就是一张纸吗?有那么激动吗?”我认真地说:“妈妈,毕业证书可是咱家的无价之宝!我要把这宝传给孩子,孩子再传给孩子,这叫书香之家,传承有序啊!”母亲终于乐笑了。我再次把她拉到跟前,让母亲讲述自己青春时代的故事。
  母亲讲,1959年到1961年,是我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三年。加上苏联逼债,造成粮食恐慌、物资极度匮乏。初中毕业,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不错的学历了。毕业一年后,经媒妁之言,母亲与父亲结为革命伴侣。
  结婚之后,母亲先后有两次参加工作的机会。但为了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她把工作指标先后让给了我的两个姑姑,自己则成为家庭主妇,以照顾老人、四个姑姑和五个孩子为主。六十年代,生活困难,父亲常年跑长途车,有限的工资收入是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费,还几度需要外爷的接济。母亲从来没有怨言,能自己干的,从不让别人干,做任何事都是先人后己。由于家务繁重,母亲总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有时到自己吃饭时,连高粱馍、玉米馍或烩面都没有了。白天,母亲担水砍柴、洗衣做饭,一切都是手工操作;夜晚,她要赶着做针线活,男女老幼,所有家人的衣服、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母亲吃的苦受的累深深印刻在我心里,令我伤感惆怅,使我总想着成人后要好好报答母亲的恩情。
  母亲是老牌延中生,自强自立,知书达理,善良贤惠,左邻右舍有口皆碑。后来,母亲先后在面条厂当会计,在墨水厂当化验员,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每当谈起这段往事,她总是充满自豪。
  “那时大跃进搞大炼钢,吃大锅饭,我们在学校边学习边劳动。那个年头,天空蓝莹莹的,河水清粼粼的……”是啊,在母亲的记忆中,自己总是和一群同学在那蔚蓝的天空下,在延河岸边,轰轰烈烈地畅谈梦想,谈着也许永远不会实现的未来。在她的印象里,就连天上的星星都永远是那么明亮。有时母亲会望着星空,希望会有一颗滑落的流星,可以许下一个心愿,把一切过往的美好收藏。
  是啊!每当母亲捧起那张尘封的毕业证书,就会勾起她许多美好的回忆。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坎坷生活的酸甜苦辣。日常生活中,母亲也给予孩子期望和希冀,更多的是谆谆教诲。或许,最美好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镌刻记忆。
  一张毕业证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见证了母亲的青春年华,现在成为母亲的开心果。我们在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母亲的无私奉献而骄傲自豪的同时,也衷心祝福母亲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祝福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