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玉刀 延安芦山峁大型史前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延安的一件大事,历时三年,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成果斐然,2018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六大考古发现”、被中国考古学会评为“十大考古新发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慕名来芦山峁考古工地的参观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足见广大群众对延安历史文化的关注与喜爱。
芦山峁遗址是一处大型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址,对研究早期国家形成和文明起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芦山峁遗址的发掘成果可以用四个“一”和一个“三”来概括,即一座大型台基,一批典型陶器,一批精美玉器,一批最早的瓦,以及三座规划平整的集合院落。在这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征集和发掘出土的玉器,它们以做工精良、用料考究、器型硕大而著称。涉及的器型有玉璧、玉琮、玉璇玑、玉璜、玉瑗、玉铲、玉环、玉斧、玉锛、玉笄、玉镯、玉刀、玉虎、玉饰件等。今天,就围绕其中的一件——七孔玉刀,为大家讲述七孔玉刀及其背后的故事。
这件七孔玉刀是芦山峁遗址内出土的征集品,属青玉系,色泽呈墨绿色,其间有白色小斑点纹,刀身扁平,略呈肩窄刃宽的长梯形,两侧有不规则凸齿,呈侧视人面形,刀体共钻有七个孔,刀背部有三个半孔,近背孔处有三个孔,近人面凸齿处有一小孔,孔均为单面管钻而成。刀长54.8厘米,中宽8.5厘米,厚0.6厘米,孔径有1.4厘米、1.2厘米、0.9厘米三种规格,器形硕大,做工精良。人面形凸齿形象神秘,是这个原始部落神权威赫的典型仪仗礼器代表。玉刀保存完好,极为珍贵,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为什么玉是最理想的礼器?这与先人对玉传统的沟通天人的认识有关。从玉本身的物理性质看,玉内坚外柔、温润,光泽通透柔和,声音悠扬;从玉的纹理看,内在的纹理毫无掩饰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古书中讲“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只有玉才具有这种特征。将玉的纯洁性与人的品德联系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玉比德”,也是先人向上天贡献最关键、最重要的礼器。统治阶级往往视玉为宝,将其视为权利、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成为中国古代阶级社会的时代风尚。
玉器的制作耗时费力,一个熟练的玉工,一年也难以做成一件高品质的玉器。玉器制作大致需要经过选料、切割、钻孔、打磨、抛光等工序。在没有现代电工工具的社会,每一道工序都极其耗时,可以说每一件成品玉器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同时,玉器本身也凝聚着玉工对美的审视、对神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石之美者为玉。我国大大小小的产玉区数百上千,为人所熟知的玉产地主要有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南阳玉、青海格尔木的昆仑玉,各产地的玉质各有千秋,以和田玉籽料品质最好。
经台湾学者所携带仪器的检测,结果表明:此件七孔玉刀属甘青玉系,也有学者认为是和田玉系。昆仑玉又称青海玉,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两者直线距离约300公里。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分为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品种。
延安与青海相隔千里,在遥远的史前时期(约4500年前),产自青海一带的玉料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到延安?芦山峁玉器在当时又发挥了什么作用?玉器的质地分析如何?凡此种种,仍然是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一道道神秘的课题。 (作者系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