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正在精心务果 通讯员 高庆荣 记者 王峰
9月中旬清晨,从延安出发经包茂高速一路行车北上,行驶近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了志丹县双河镇,远处青山绿水、山脚下苍松翠柏、果园里青枝绿叶以及枝头上的套袋苹果,这一层层的翠色,将初秋的乡村果园装扮得美不胜收。
对于如今靠着苹果产业增收的双河镇李家湾村村民李有才来说,“以前真的不敢想,靠果园能‘结’出好日子。”
记者见到李有才时,他正在果园中给果树剪枝、给苹果“打扫卫生”,汗水浸透衬衫。“2013年我到甘肃庄浪、静宁那边过去看了以后,把这个短枝的管理方法用到长枝上,地上管理和地下相结合。地上管理就是多拉枝,不用环切、不用环割,而且实现了早挂果、能增产、省劳力;地下就是秸秆覆盖、豆菜轮茬,实现了地毯式、海绵式管理方法。”他麻利地在果园里穿梭,照顾每一棵果树。36亩果园中的苹果树,树上的每个果儿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对于每个“孩子”的生长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双河镇的苹果肉质细脆、酸甜适度、汁液丰富。”李有才告诉记者,“当下园子里的果树已经进入盛果期,一亩地能套一万二三的袋。”
“好日子都是‘精心打理’出来的,就像这果树,如果你上心,肯为它投入,就能结出好果子。”现在的李有才一心扑在果园中。如今,李有才家庭院落焕然一新,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生活在安逸的乡下果园,与生机勃勃的果林为伴,这样的生活让李有才感到很满足,也很充实。
如今的李有才苹果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年近六旬的他,从1984开始至今共发展苹果园36亩。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他发现要让苹果卖上好价钱,技术支撑是关键。近几年,他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借鉴新技术、新经验,把自家的长枝富士果园全部按照短枝富士的技术进行管理,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让李有才对这片果园越管越有信心。这位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为全镇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原先的一亩地最多套五六千袋,到现在的一亩地套一万二三个袋,实现了产量和产值都翻一番。以后全县的苹果树都要按这个思路来改变管理,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大脑,看你敢不敢创新。”李有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越来越多的人靠着苹果发了财。
双河镇麻子沟村的456亩果园往年的收入相当可观,但今年春季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天气灾害,眼看着今年苹果的收成都成问题,麻子沟村老支书左怀知及时和李有才商量对策。在李有才的建议下,双河镇在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做文章,使面临的困境迎刃而解。
同是双河镇苹果产业大户的左怀知,看着满山遍野的苹果树和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他对全村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不但我要富,我更要把全村全带富,一起奔小康。”
李有才、左怀知靠苹果产业发家致富,这仅仅是双河镇发展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据双河镇镇长石秀彬介绍,近年来,双河镇紧盯全县建设30万亩山地苹果主产区的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与苹果产业发展相结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逐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
在产业发展中,双河镇紧盯“333”目标任务和“十百千万”工程,下功夫狠抓苹果产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村组干部建园任务,加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力度,全面开展撂荒果园清零行动,持续巩固示范园建设成果;二是注重大户带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返乡创业,参与苹果产业建设,将绿色工厂建在群众家门口。全镇共有20亩以上产业大户386户,100亩以上19户;三是提升技术服务,组建果业技术服务队11支,外出考察2次,邀请专家现场培训30余场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培养土专家40余人,为提升苹果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技术基础;四是加大扶贫力度,先后投入50余万元对村集体经济进行物资扶持,投资90余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产业大户、管理到位的果农进行扶持;五是实行分级销售,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重点,打响叫亮南岭苹果,全力引进销售商家,突出分类销售、错峰销售,确保把小苹果卖上大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