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抗成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坚持,39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一线;坚守,花甲之年,初心不改,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件事。他就是黄龙县白马滩小学教师彭抗成。
“我要站在讲台上,直至退休的那一天。”2019年9月,彭抗成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市师德模范”称号,站在表彰大会舞台上,彭抗成说了这样一句话。“彭老师明年1月就退休了,今年还带了两个年级的综合课程,一周10节课,任务量也不小。一支粉笔、三尺讲台,39年专注教学一线,无疑是让人钦佩的。去年,彭老师到市上领奖,站在台上就说了一句话,话语不多,分量不轻。”白马滩小学校长高勇说道。
平头,高个,身材消瘦笔挺,精神矍铄,这是记者初见彭抗成时的印象。“我喜欢代课,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我只是290万乡村教师中渺小的一员。”“干一行、爱一行、一行干到底,专注到一定程度,或许不会有什么辉煌,但也是一种成功。”彭抗成这样总结自己的教学生涯。2017年,教育部为彭抗成颁发了从事乡村教育工作30年的荣誉证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人生能有几个30年,这份荣誉就是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1961年,彭抗成出生在白马滩镇一个小山村里,1978年,他高中毕业,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知识分子。毕业后,他养过木耳,当过民兵连副连长,也经常帮请假的教师上课。1981年,他正式成为民办教师,从此,他开启了人生新的章程,在他的心里已经把“教书育人”确定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与彭抗成的交谈中,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当民办教师的时候,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民办教师的生活就像烙铁一样深深地扎在了他的心底,那段日子让他毕生难忘。
1987年,彭抗成被分到了离家50里地的黑家湾小学。那个时候,黄龙县交通十分落后,从家到学校,彭抗成要翻过两座高山。第一次去学校的时候,他甚至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那一天,他走到学校用了大半天时间,后来,慢慢熟悉道路后,仍然需要走4到5个小时。“一个月有8元生活补助,生产队每天还给记10个工分,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是记11分,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时也很满足,自己学的知识没有荒废,有了用武之地。”彭抗成笑着讲述起这一段经历。
80年代,在黄龙县农村的三年制学校里,基本上都是“一人一校”,一个教师管理一个学校,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实行单休日制度,到了周末,我要赶紧赶回家干活,媳妇身体不好,农活又多,还要看娃,那时候是真苦。”彭抗成无奈地叹息道,和妻子商量后,彭抗成走上了带娃工作的路。“当时我大女儿才一岁多,带着娃风里来雨里去,受了不少罪,娃娃也很乖,我上课的时候就把她往办公室一放。就是每次来回学校的路太远,带着娃走很辛苦。”说到动情处,彭抗成眼中含泪,激动得不能自已。“当时,一辆新的飞鸽自行车是300多块钱,没有钱,只能买旧的,我就贷了50元,买了一辆。车子太旧,还是杂牌子,每次出发前我都要提前把车子检查好几遍,扳手、气管子全都得带上,生怕它坏到路上。”有了自行车,彭抗成来回学校就方便了很多,他还给女儿做了一个木头座椅,绑在前面的车梁上。
这是属于那个年代人的共同记忆,民办教师就是点亮山村的一座明亮的灯塔,他为山村的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守护了心底的温暖,呵护他们走过每一个“背馍上学的日子”,蹚过每一条暴雨中的小河。后来,他也辗转换了几个学校。1995年,经过多方考核,彭抗成转为正式教师。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教学就要尽心尽力。”彭抗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备课是教学中的基本工作,也是上好课的基础,每天彭抗成都会精心准备。当他备完课,推开房门,校园里都是一片漆黑。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不管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2003年,黄龙县教育改革,对基础学校进行合并撤销。2004年,彭抗成转入白马滩小学任教。“彭老师心态好,走路时都哼唱着歌。”就像校长高勇见到的一样,彭抗成把教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我延年益寿的秘方,童年是充满天真无邪幻想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装满珍宝的盒子,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得到了许多快乐。”
2018年,黄龙县委授予彭抗成“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县教育界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在白马滩小学,彭抗成年年都拿“教学质量奖”,光证书就有几十本。“学生喜欢上我的课,我也爱上课,当一线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用操心别的事情。”彭抗成一心教学,心无杂念,看着和他同龄的教师退休的,妻子经常在他跟前抱怨,但彭抗成从来不为所动。
孜孜不倦排忧解惑,兢兢业业传道授业。始终坚持干好一件事,时间就是最好的见证。“我要站在讲台上,直至退休的那一天。”两鬓微霜、初心不改,彭抗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和坚守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与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