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情系杨家湾 帮扶换新天
——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包扶工作纪实
  通讯员 张治国
  杨家湾村,地处富县张家湾镇以西7.7公里,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17户698人,劳动力461人,耕地面积762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71人,现在已全面脱贫。多年来,在市人民检察院帮扶下,该村党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扶贫做法被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和转载。
   牵住“牛鼻子”,永葆旗帜本色
  “要与村‘两委’干部协同作战,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开展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工作抓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把能量聚合起来,将能量发挥到极致,把工作搞上去。”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惠生对于包扶工作是这么要求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3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坚持选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干警担任杨家湾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几年来,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带领下,杨家湾村“两委”能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干部夜校”,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学习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黄花菜、水稻种植技术,学习养蜂、养驴、养牛、养羊等知识,倾听群众诉求和心声,解决群众的日常难题,使干部夜校成为“学思想、听民声、解难题、促发展”的学习平台。
  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包扶下,党员带头示范,先富帮后富,凝心聚力发展产业在杨家湾村已蔚然成风。
  据实“开方子”,绘制发展蓝图
  经多方调研,市人民检察院结合杨家湾的实际确立了“增水稻扩蒙驴、稳黄花强中蜂、种畜草兴养殖、以体育促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
  刘惠生多次带领村干部和养殖大户赴渭南、神木等地考察学习黄花菜烘干技术、养牛、养羊技术,为该村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针对水稻产业的销路问题,市人民检察院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倡导检察干警为贫困村奉献爱心,2019年购买大米2000多公斤,销售金额为1.6万余元。今年,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帮扶下,该村对黄花菜进行了深加工,注册了品牌,畅通了销路,深化电商平台,帮扶销售黄花菜商品4000公斤,近20万元。
  杨家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村,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镇党委、政府多次评为综合考核第一名。2019年,在市、县、乡三级帮扶富县的13个市直单位扶贫考核中位列第一位。
  “市人民检察院的帮扶让我们脱了贫、鼓了腰包,更暖了大伙的心。”这是村民们对市人民检察院一系列帮扶举措发自内心的感言。
  壮大“骨架子”,夯实百姓生活
  针对该村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市人民检察院投资50万元、村集体集资27万元,新修占地5亩的村部二层12间,协调400万元主要用于硬化村级巷道4000余米。
  铺设人行道、修建水渠、新建文化长廊、修建过水桥、平整土地、铺设砂石化生产路、栽植绿化树、改造农网……市人民检察院用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让杨家湾村彻底变了模样。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也要跟上。2019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为村上积极争取280万元的百亩稻田恢复项目;争取48万元的县扶贫资金、协调12万元的电力扶持设备,用于黄花菜(生产+杀青+烘烤)基地建设;协调社会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给贫困户陈世虎、邹锁堂修建牛舍、猪舍;积极争取28.5万元用于该村自来水质量提升改造工程;同时,单位出资2万元用于村部广告更新、慰问贫困户。
  今年,该村黄花菜产业再增59亩,水稻产业再扩90亩,村上生产的干、成品黄花菜在9月中旬全部销售一空,真正使“黄花花”变成了帮助村民致富的“金花花”。
  帮扶“不脱钩”,践行延安精神
  今年农民丰收节当日,杨家湾村党支部对在勤劳致富、积极进取、崇尚道德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陈世虎、黄桂银等15名杨家湾扶贫与村扶智扶志结合的典范进行了表彰。
  手捧荣誉证书、胸戴大红花的他们更加相信,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倾心包扶下,杨家湾村必将焕发出更瞩目的风采。
  “杨家湾是市人民检察院的亲戚,我们以后要常走动,杨家湾虽然脱贫了、摘帽了,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市人民检察院的扶贫永远在路上……”刘惠生表示,作为杨家湾村的包扶单位,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大力支持驻村干警开展扶贫工作,担当起扶贫使命,帮助大家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检察机关也将提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的杨家湾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