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巧剪人生幸福梦
——记延川县剪纸艺术家刘晓娟
刘晓娟在工作室认真创作
  通讯员 呼浩浩 冯琦 记者 雷荣
  “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在陕北,心灵手巧是女人的典型特点,她们有着一双巧手,再搭配上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晓娟就是众多陕北剪纸人中的一员,她用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非凡的人生。
  今年44岁的刘晓娟自幼受母亲影响,剪得一手好窗花,常常得到左邻右舍的夸奖。十几岁时,刘晓娟经常想,若是将剪纸做好、做大,不也能照样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吗?正巧,当时县文化馆举办剪纸培训班,刘晓娟学了一段时间,始终觉得不得要领,急得团团转。幸运的是,延川县文化馆冯山云老师正在举办布堆画学习班,于是,刘晓娟又去学了一年多,在老师的指导下,刘晓娟技艺大有长进。
  1993年,延安市文联组织全市艺术家来延川采风,画家艾生看到刘晓娟眨眼的工夫就剪出了十几个不同姿态的鸡时特别兴奋,便鼓励她剪100个神态各异的鸡。就这样,刘晓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时3年她的第一本作品《刘晓娟剪纸百鸡图》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追梦的过程中刘晓娟也想过放弃,刚嫁到乾坤湾镇小程村时,每天的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洗衣做饭、种地看娃,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再也不可能拿起剪刀去剪纸了。然而,一位老人的出现改变了她。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中央美院的靳之林老师和县上的冯山云老师来到小程村写生,靳老师就爬到山上画画,天气冷的都能冻住鼻涕,我看着心里就想,他们为了爱好可以从北京跑到小程村来画画,我从小的爱好难道就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从那一刻我就决定重新拿起剪刀。”
  就这样,刘晓娟又重新拿起了剪刀,再次寻找自己的剪纸梦。剪纸就像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刘晓娟也不例外,她的作品心思细腻,内容以写意为主,经常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剪,慢慢地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通过巧手、剪刀一展无遗。
  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刘晓娟就会拿起剪刀心随意、意随剪,让剪刀跟着自己的遐想去剪。就这样,几十年的坚持,剪纸开始融入了她的生活,甚至融入了她的生命。
  “我觉得有时候剪纸就成了我的孩子,有时候比我的孩子都重要,我们娃娃一个礼拜我见一次,甚至有时候几个月见不上,但是我每天都得拿剪刀,它又成了我的朋友,又像我的孩子,有时候睡梦中都梦见剪纸。我觉得我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剪纸,剪纸甚至可以让人忘了烦恼。”刘晓娟说。
  一路走来,有困难、有挫折,也有成就。2006年,刘晓娟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状元360》栏目,并现场表演剪纸,随后她又被北京阳光活动邀请向大学生作了剪纸现场表演。2008年3月,在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刘晓娟的布堆画、剪纸作品应邀参展。这些年来,刘晓娟共有500余幅作品被日本、瑞士、法国、德国等国外友人收藏。
  在搞好创作的同时,刘晓娟也多次举办了剪纸和布堆画培训班。每年,西安美术学院都有两批学生专门到她家学做布堆画、剪纸和刺绣,每次一来就是二三十人。刘晓娟先后培养了800余名学生,同时她还发动村里和邻村闲暇的婆姨、女子做布堆画、剪纸和刺绣,她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高超的技艺得到学生的喜爱。
  剪纸不仅满足了刘晓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为她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她就职于乾坤湾景区扶贫开发公司,每天都会在乾坤湾地质博物馆向游客展示陕北剪纸的精湛技艺。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创作环境让她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丝遐想。
  “我有一个设想是做一个大作品,比方说剪10米、20米、30米、50米的作品,能体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有知青下乡等题材,可能以后会出现这类作品。我还想最起码我做一个很小的博物馆,能把我的作品展示出来。从明年开始,我给自己设想每年最起码给自己剪1幅、2幅或者是3幅大一点的作品,积累上几年做一个剪纸个人展览。”说起她的梦想,刘晓娟满怀憧憬。
  梦如人生,人生如梦,剪纸就是刘晓娟最大的梦。今天的刘晓娟,正在自己的剪纸梦中孜孜以求,创作着,奋斗着,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