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发参军照片(资料照片) 70年前那场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每次提起战友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界头庙镇范家桌子社区88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刘传发总是唏嘘不已。
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拼凑16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武力干涉朝鲜内政,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直接威胁中国边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政局稳定。为保卫边境安全、促进国内经济建设,中央决定,立刻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结成铜墙铁壁,对侵略者进行英勇坚决的打击。到1951年夏季,经过4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打退到三八线以南。
这时,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入伍支援前线热潮。年满17岁的刘传发在陕西山阳县老家,与众多青年一起光荣加入到解放军行列。由于朝鲜战局吃紧,三个月后,刘传发随部队来到我国辽宁省丹东市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学习整训,战士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刘传发和参训战士们热血沸腾,纷纷递交决心书,要求奔赴前线。
同年秋天,部队接上级命令,紧急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勤部辎重部”,立即奔赴朝鲜前线。
入朝后,各兵种后勤部队迅速组建“火线文艺宣传队”,对参战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以鼓舞士气,杀敌立功。刘传发以聪明伶俐、矫健活泼的优势被选定,成为一名火线文艺战士。
文艺演出,宣传鼓动前线战士是文艺兵的主要工作任务。为适应部队需要,宣传队下设若干火线文艺小分队深入前沿阵地、坑道,采访了解战士们克服困难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并把这些真实故事改编成话剧小品、快板歌舞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战士们演出。
为此,文艺兵们常常带着乐器,冒着枪林弹雨,顶着敌机轰炸,穿行在一线营地和坑道之间。如果遭遇敌军偷袭,小分队立刻拿起枪与战士们一起投入战斗,阻击敌人。战斗间隙,文艺兵又帮助战士们修坑道、擦枪械、压子弹等,与前线战士同吃住、同打仗,深受战士们欢迎。
一次,刘传发所在的小分队乘车前往朝鲜东部的元山部队营地慰问演出。当大卡车通过临津江大桥时,突遇六架敌机俯冲扫射。司机巧妙与敌机周旋,无奈敌机紧咬不放,交叉俯冲,情况十分危急。战士们急忙下车,徒步向河对岸树林跑去。由于敌机轮番投弹,大桥被炸坍塌,卡车也燃起大火。狡猾的敌机又盘旋在树林上空寻找目标袭击战士们。在冲击中,不断有人受伤。刘传发的肩膀被子弹打中,万幸没有伤着骨头。他强忍疼痛处理伤口后,和大家继续躲避着敌机的侵袭,向密林深处的营地进发。为了不给小分队增加负担,刘传发坚持背着行包走在队伍前边,还不时帮助年幼体弱的战士背行装、扛乐具,受到同志们的称赞。
傍晚时分,小分队在前线部队的接应下来到了营地。文艺战士们不顾负伤的身体,坚持正常化妆登台演出。一时间,美妙雄壮的歌声迅速回荡在硝烟弥漫的密林营地,演员们精湛娴熟的演艺感染着战士们。大家群情激昂,全场同唱《我爱我的祖国》和《祖国万岁》等歌曲,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时,部队首长握着演员们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火线文艺战士们,你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送来精神食粮,鼓舞大家奋勇杀敌,我们感谢你们啊!”
在两年多的战斗岁月里,火线文艺战士们经常穿行在前沿阵地,出入枪林弹雨中,他们被敌机追踪扫射,负伤已是家常便饭,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哪里有战士,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多次的行军和演出中,刘传发总是冲锋在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光荣被组织接收为火线入党的优秀文艺战士。同年被提拔为排长,担任火线文艺小分队队长。带领小分队继续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为战士们送去精神食粮。当时,在朝鲜南北1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到处能看到火线文艺战士们矫健的身影,处处能听到雄伟嘹亮的战斗歌曲,为前线勇士们奋勇杀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强有力的军事打击下,1953年7月,中朝和美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至此,以美国为首发动的朝鲜战争宣告失败,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同年秋季,部队陆续离朝回国,刘传发所在的部队则继续留在朝鲜,帮助地方修路架桥搞建设,恢复战争创伤。
在朝鲜工作期间,刘传发带领战士们严格执行部队纪律,依靠地方组织,团结群众、同心同力,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在为群众修建房屋时,经常顶着酷暑严寒,与大家一起白天抢活干,晚上加班干。朝鲜群众深受感动,给战士们送来慰问品,请战士们到家里吃饭。刘传发带头执行纪律,婉言谢绝群众的好意,教育战士们不接受吃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尊重地方风俗,受到地方组织的高度评价。多次获得“优秀火线文艺战士”“模范基层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1956年8月,部队接到命令,撤离回国,驻扎山东济南休整。根据刘传发在部队的优异表现,上级决定,选派他去后勤军械学校学习。三年的军校生活,使农村出身的刘传发不但学到了专业的军械知识,而且思想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毕业前夕,他正遇上国家经济困难,各行各业动员干部下基层,全力支持农村一线工作。刘传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回原籍参加农业劳动。组织上按照规定,分配他回到山阳县老家担任公社武装干事一职,负责地方民兵组织的政治教育和军训业务,组织基干民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1966年“文革”开始,各行各业受到冲击,由于家中老人重病在床需要照顾,刘传发随即提出申请,回乡务农侍奉老人。
1972年,刘传发全家来到黄龙县范家卓子公社高家那村居住。在此期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担任公社武装基干民兵连连长,并管理公社武装部军训器材和武器弹药。在连续十多年的工作中,他总是兢兢业业、严律于己,主管的农村党建和民兵工作二十多次获市、县奖励,他本人也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基层武装工作先进个人”。
现在,刘老到了耄耋之年,当年在战场上留下的肺病,使身体日渐欠佳。前年,他辞去了村治安主任的职务后,与老伴居住在政府建设的新房中颐养天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县领导专程前来看望病榻上的刘传发,送来国家颁发的纪念章和慰问金,感谢他为保家卫国作出的贡献。刘传发在感激组织关怀的同时,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说:“我个人的贡献微不足道,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