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李保栓夫妻今年种大棚收入翻了番——
“明年还要好好干”
通讯员 李珊珊 任鹏 记者 李欢 叶四青
    ●李保栓夫妻照料大棚
  今年收入高了,光景也好了,明年我们还要好好干,把蔬菜大棚管理好,把老人照顾好,好好供孩子上学,让他们将来有文化、有出息。
  数九寒冬,分外寒冷。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姚店村李保栓家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夫妻俩正忙着为第二茬蔬菜浇水、施肥、覆膜。大棚里,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正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是我种植大棚收入最高的一年,纯收入近4万元。加上我跑三轮挣的钱,总收入有7万多元呢,比去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年关将至,提起马上要过去的2020年,李保栓兴致勃勃。
  妻子马小玲也是一脸喜悦:“我们今年的收入真不错。拱棚西红柿和辣子种得好,又赶上好行情,卖了好价钱,光这两样就收入了3万多元。现在我们把棚里的辣子种好了,过年前后就能上市,到时候又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李保栓种植了两座蔬菜大棚、两座拱棚。经过他和妻子的辛勤劳作,蔬菜品质高,全家收入增加,夫妇俩喜上眉梢。
  “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就靠两座大棚。那时候不懂技术又缺资金,照顾老人、孩子上学都需要钱,过年的时候,家里连买糊窗纸、油馍馍的钱也要向邻居借。”提起刚成家时的光景,李保栓不禁连连叹气。
  2013年12月,李保栓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该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经常入户走访,向他宣传脱贫政策,村上还为他们家的大棚争取到了免费钢架。李保栓夫妇每天早出晚归,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大棚上,种植中遇到问题,就积极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讨教学习。当年大棚蔬菜上市后,销路不太顺畅,帮扶干部又积极联系商户,帮助他解决销售难等问题,并建立了长久合作的基础。
  在李保栓和妻子的努力下,2014年底,他们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后的李保栓夫妇还经常帮助其他种植户,把自己学到的蔬菜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2018年,村上为他们夫妇俩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2019年,李保栓的家庭纯收入达3万余元。
  李保栓和马小玲结婚25年,目前,大女儿在外打工,二女儿和小儿子还在上学。“只要好好干,不怕挣不到钱。”李保栓表示,为了种好大棚,他们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一直要忙活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在种好蔬菜大棚的同时,他还挤出时间跑三轮做建材生意,一天能跑两三趟。妻子马小玲还学会了骑三轮车,一年四季往返于集市和大棚之间拉菜、卖菜。同时,帮扶干部经常会请来蔬菜种植技术员,为他解决蔬菜病虫害问题,让他受益匪浅。今年,他们扩大了种植规模,大棚由原来的两座发展到四座。他们家还被评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夫妇二人的致富信心越来越足。
  “今年收入高了,光景也好了,明年我们还要好好干,把蔬菜大棚管理好,把老人照顾好,好好供孩子上学,让他们将来有文化、有出息。”李保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