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风军正在采摘草莓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最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组织精兵强将下沉各县(市、区)偏远乡村,走进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普通家庭,与老乡面对面、心贴心,深入挖掘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事例和精彩故事,记录小康生活背后的拼搏和奋斗,感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看老乡·话小康”专栏,通过一个个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场景,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近日,走进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聂风军家的草莓大棚里,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红宝石般的光芒,让人垂涎欲滴。聂风军娴熟地掐去蔫了的枝蔓,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家的草莓。
“你看这草莓的长势,不是我吹牛,在村上我家的草莓抚育的是最好的。”说这话的时候,聂风军脸上掩饰不住得意的神情。
60岁的聂风军种植草莓已经有十五六年了。“目前我家有两座草莓大棚,草莓长势都很好,品种是奶油草莓,这种草莓果肉是淡红色的,口味香甜,很受顾客欢迎。”聂风军一边采摘草莓一边招呼记者品尝。
“这些年,我们家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包括我的5个娃娃全部成就了,所有的功劳都要记给这些草莓。”聂风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年产量500多公斤,按照市场均价每斤50元计算,今年两个棚预计可收入10万多元。
聂风军介绍说,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他家的大棚草莓可以一直卖到正月十五以后。到那时候,草莓的价格降下来了,聂风军就把草莓摘下来走街串巷的卖,每斤能卖20多元。由于草莓品质好,经常被一抢而空。
聂风军从小就和土地打交道。成年以后,在家里种玉米、谷子等杂粮,苦没少受,但是家人只能吃个饱肚,日子过得恓惶。
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聂风军没少想办法,村上开始发展大棚产业后,他思前想后和亲戚朋友东拼西凑贷了6000元“巨款”开始种植大棚,种了三四年,蔬菜长势很好,但就是卖不上价,挣不了钱,更还不上贷款。
“家里有5个娃,要把他们拉扯大,供他们读书,让他们成家,这些都要钱嘞,不拼命哪行啊!”种植蔬菜挣不到钱,聂风军又开始琢磨新的致富门路。看到村上有人种植大棚草莓,价钱很好,他果断转型种草莓,只用了一年,就把贷款还完了。自此,聂风军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聂风军有个爱好,喜欢看书,爱钻研种植技术。农闲的时候,他就喜欢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地琢磨,怎么样把大棚种植好、管理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书本求教,时间一长,聂风军成了村上的土专家。“现在,我又迷上快手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上面看看全国各地的种植能手拍的讲解视频,学一些有用的技术。”聂风军说。
虽然种大棚草莓挣了不少钱,但聂风军也有危机感。“近几年,发展大棚草莓产业的人越来越多,草莓价格肯定会受影响。所以,今年我在大棚里种了50棵车厘子苗,准备转型。明年就可以拉枝了,后年差不多能挂果,到时候我就是双保险了。”聂风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