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陕北的年,总是那么热闹
王春英
  从陕北回到北京,已经13年了。不知道是第二故乡给我的记忆太深,还是人身在北京、心留在当地了。总之,陕北的年,让我常常想起。
  1968年12月24日,是我来到陕北插队的日子。来时一路火车劳累、汽车颠簸,车窗外一路黄土高坡,沿路的风景只有“太土”两个字可以形容。当时的心情也非常复杂,不知今后自己会如何生活,有些不知所措。
  到了陕北才发现,新奇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我的队长(也是房东)和他的一家人给我们亲人般的照顾。生活上,劳动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也许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亲情。
  过年了,村里热闹了!站在崖旁边上,放眼望去,家家的窑顶都是青烟缭绕。但你依稀可以看到,每家窗户上都贴着红色的窗花,窄小的门上贴着大红色的对联,有求福保平安的,有为子女学业祈福的。农村人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活起来,磨面蒸馍的,磨豆子做豆腐的,杀猪宰羊的,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一年的辛苦也许在这一刻全部得以释放。这也是我在北京不曾看见、也不曾体会到的稀奇。
  如果赶上哪家嫁姑娘、娶媳妇,那更是喜庆热闹。全村人就携老抱幼,陆陆续续来主人家贺喜。虽然礼钱不多,在当时也就两元、五元,最多也就十元。但这是乡亲们的心意。
  农村看似很落后,但人们的心离得很近。在我离家的日子里,并没有感到孤独无助。是陕北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一份亲情,一份难以忘怀的温暖。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站在高处环视整个村落,点点灯光忽隐忽现,就像萤火虫散落在各个角落。村庄、窑洞、小路构成了一幅画,要多美有多美。这种情景,在北京不曾看到过。虽然北京的灯光很多,但感受不到农村的那种乡土气息。
  正月初三,是亲戚相互走动的日子。大家都背着大包小包走街串巷。小路上到处是欢笑声。男男女女互相打闹的声音此起彼伏,更增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随着年的滑过,随着日历的撕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正月十五过完,年也就过完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