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中国“红色圣地”成为世界“苹果之都”
新华社记者 储国强 陈晨 李浩
  地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圣地”陕西延安,正成为新崛起的世界“苹果之都”: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00.2万亩,成为中国种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市。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去年,延安苹果总产量突破370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九分之一,全球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这是还有100多万亩新果树没有挂果下的产量,不然产量更高。”
  路树国形象地设想,如果用一根线把延安苹果串起来,按每个苹果平均直径80毫米计算,可以在赤道给地球挂上一个36圈的“苹果项链”。
  延安所在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干旱少雨。这里成为“苹果之都”,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事实上,延安是苹果生长的理想之地: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土层深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适中,完全符合苹果生长的多项主要气候指标。
  “延安是中国苹果品质最好的产区之一,这里的苹果果形优美、色泽艳丽、含糖量高。”延安第一苹果大县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说。
  苹果在这里“安家”的历史,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工作时期。1935年,中共中央来到延安,并在陕北工作13年。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西洋苹果苗木,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从河南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自此,苹果在延安落地生根并扩散开来。
  上世纪末,中国在延安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都能兼顾的苹果在当地得到快速发展。
  洛川县槐柏镇两坑村的农民陶七斤在上世纪末将自家果园面积扩大到24亩,并经过了5次品种升级,2020年他家苹果卖了54万元。
  在栽植苹果之前,陶七斤种过小麦和烤烟,只能勉强吃饱肚子,他家曾是村里最穷的农户之一。如今,仅有170户人家的两坑村,家家种植苹果,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就有6户。
  “苹果树是长在地里的‘铁庄稼’和‘摇钱树’。”陶七斤说,每年苹果收获的忙季,他要雇20多人帮忙。
  在陶七斤家的窑洞里,65寸的彩电颇为显眼,2辆轿车停在院外。“这些都是苹果带给我的。”春节过后,他还准备在城里购买一套新房。
  中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后,苹果成了延安脱贫的主导产业。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说,目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左右来自苹果,苹果为老区告别绝对贫困立下了“头功”。
  为延长苹果产业链,延安还着力打造品牌和提升质量,新建了103条智能选果线,冷气调库储存能力达到147万吨,通过分级分拣、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得益于这些产业提升计划,现在延安苹果不少进入了国内高端市场。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到687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品牌价值榜首。
  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35岁的秦军莉每天都要对着手机做3个小时的直播带货。这家公司每年可以接到70多万份网络订单,其中多数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我们的苹果主打高端市场,卖点在于客户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秦军莉说,公司的智能分拣线每秒钟可以为每个苹果拍摄24张照片,依据外观、糖度、硬度等信息进行精准分拣,满足客户需求,果农则从过去的“称斤卖”转为“论个卖”。
  近年来,延安“苹果之都”的名气开始走出国门,延安果农收到的全球订单越来越多。目前洛川苹果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延安市安塞区,许多农户家中悬挂着一张外国人吃苹果的照片。那是2015年10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安塞品尝苹果时被记录下的温馨一幕。
  2016年10月,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在洛川县举行。
  路树国说,到“十四五”末,延安苹果年产量预计将达到450万吨,世界“苹果之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