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剪亮了世界的眼睛
——安塞剪纸欣赏
  朱文杰
  剪纸,这中国独有的、根植华夏大地几千年、代代相传的喜花,曾经让艰难贫困的生活,有了那么一点希冀,那么一点期盼;曾经让贫瘠荒凉的黄土地,有了那么一点火红亮色。如今又给进入新世纪的亿万中国人,增添了几多幸福吉祥和喜气。
  我认识中国剪纸,是从陕北剪纸开始的。1959年,我从家中翻出我祖母剪过、姑妈剪过的流传下来的剪纸花样,也曾大胆去试剪了几年。当然,那时的我用剪很笨拙,什么双剪、单剪都不过关,经常是遇上细微处,就要借助从西安城隍庙买来的修脚的三角刀来刻了。40多年前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可惜如今,那些家传的剪纸花样基本丢失,仅仅留下两幅,算是对我曾经有过剪纸经历的一种回忆,一种念想了。
  2002年2月底,我随中国诗人访问团在陕北安塞采风,就一次次被安塞的民间艺术、剪纸、农民画和腰鼓、歌舞所震撼。那可是强烈地充满鲜活冲击力的美的震撼啊!尤其是安塞的剪纸,更是牵动我埋藏心底数十年对剪纸的那种痴迷。紧接着,我又去安塞,随后把安塞的剪纸引到西安,让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陕北剪纸在西安亮相。
  早在七八年前,我还认识了一位安塞的剪纸姑娘樊晓梅。这个小姑娘,不到二十岁就到西安闯荡,先后出访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西安访问,她曾赠送了一幅名为《拉驴老汉》的剪纸作品给克林顿。这幅剪纸的浓郁乡村生活气息让你入迷,是她的精品之作。樊晓梅是从她母亲那里学习剪纸的。她的母亲张芝兰是一位剪纸大家,她剪的《羊顶架》诙谐有趣、充满智慧。尤其是她逝世前剪的一组十个鸡,个个灵动精雅、细腻夸张,被专家们称之为“生命的绝唱”。
  而老一辈的安塞剪纸艺术家,可以说风格各异,一个赛一个。曹佃祥的剪纸极其简练、高度概括、雄浑博大,被誉为“陕北第一剪”,她的《捻线线》就是不可多得的神品;高金爱的剪纸幽默风趣、拙中藏巧,把一个《艾虎》剪得既稚气活泼,又威风八面;白凤莲的剪纸轻灵恬适,她的《狮子滚绣球》显示了她非凡的构图能力和布局功夫;而她的姐姐白凤兰的剪纸,更是功力深厚、气势宏大,一幅《牛耕图》可以说是惊世之作,与陕北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极为相似,图上有扶桑,树干树枝组成变形鹿头鹿角纹饰,这是原始社会“物候历法”和生命象征的鹿图腾崇拜的遗存。
  以上四个人,最近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审批,被评为剪纸艺术大师。一个小小的安塞竟拥有四位国际大师,真是绝无仅有。其实以我个人的评估,安塞和她们四人在一个档次上的至少不下十位,她们个个出手不凡。常振芳的《吹笛娃娃》练达精巧、古风悠然;潘常旺的《鸟喂食》意境丰沛,情意绵绵;还有张凤兰、胡凤莲等。而高如兰的《抓髻娃娃》特别值得一提,其造型更是酷似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成为最具代表意义、影响广泛的作品。其一手举鸡,一手举兔,阴阳结合,喻示结婚孕子的生命内涵。
  《抓髻娃娃》这一传统题材,安塞的剪纸能手们个个能剪。在他们手中,有不同形态和变异,成为洋洋大观、不可或缺的一大类别。有《抓髻娃娃鱼》,还有男娃也适用的《抓鸡娃娃》以及抓髻娃娃的变种——《避邪娃娃》《瓜籽娃娃》等。可以说,单就《抓髻娃娃》这一专题,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一把普通的剪刀下,诞生的代代相传的剪纸艺术,是古老文化遗存的凝聚与结晶,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她包容万象、博大精深,可以从中找到历史的印迹。而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淘洗、嬗变、承继、发展的安塞剪纸,其艺术更加炉火纯青,她是陕北剪纸、中国剪纸最具代表的典型。
  安塞有民谣:“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巧”与“冒铰”的结合,就是巧在随意、自然,如信天游一样。我忽然有些明白了陕北剪纸艺术的秘诀所在。它就在一个“冒铰”上。有观者感慨万端地表白:“我看到的不是作品,是魂,是黄土地上妇女爱美的魂,勤劳的魂,淳朴的魂。”一个“魂”字了得,陕北剪纸分明堪称黄土之魂了。
  一把剪刀是如此神奇,它剪活了农家五彩斑斓的幸福日子,剪亮了世界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