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5日
崔院强:在乡村振兴中激荡青春
通讯员 范筱霞 记者 刘小艳
  “能够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比激动,倍感光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崔院强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魏家沟村全体干部群众,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38岁的崔院强是甘泉县水资办副主任,自2017年7月担任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的第一书记以来,夜以继日地奔走在第一线,克服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道困难,攻克了一个个堡垒,使全村60户贫困户159人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852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00元,群众的腰包真正鼓了起来。
   摸村情 暖民心
  “县里怎么派了这么年轻的后生来?”
  2017年7月的一天,魏家沟村委会院子里来了位高个子、白皮肤、戴着眼镜的干部,让张爱香好生纳闷。
  “大妈,家乡的水土养人,所以我面嫩,现在的我,已经是孩子的爸爸了。”对方似乎猜透了张爱香心思,随口而出的话语,顿时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张爱香笑着为他端上一杯水……
  为了尽快掌握魏家沟的第一手资料,摸清“家底”,崔院强会同村“两委”干部逐户开展精准识贫工作,对收集到的家庭成员、收入、住房、就学、就业、身体状况、就医情况、救助等级和产业发展意愿等信息,熟记于心。
  崔院强说:“刚开始,部分村民不配合工作,我清楚,必须先把村民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赢得大伙的信任。”
  “我和邻居快10年的矛盾,崔书记来了不到两个星期就帮我们把问题解决了。”村民李秀秀一边纳着鞋垫,一边和坐在一旁的刘大梅笑着说:“如今,我们成了好姐妹了。”
  多年前,由于李秀秀和刘大梅两家谁也不愿意把渠修到自家窑洞后面,引发了矛盾。在一次走访时,崔院强了解到这个问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通过细心考察,帮两家把水渠的过道问题解决了。
  很快,村民们也都喜欢上了这位能吃苦、村情熟、业务强的后生,经常向他分享生活中的开心事、烦心事,就连家长里短、婚丧嫁娶、建房购物,也都喜欢听他评情理、拿主意、想办法。
  村民们都说:“这几年下来,谁家几口人、家里啥情况,崔书记比我们还清楚。”
  石门镇副镇长王敏说,三年多来,他把汗水洒在了魏家沟4个自然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59人,非贫困户200多人,和村民们相处的就和家人一样。
   强基础 扶真贫
  “荒了多年的土地被小崔流转给陕果集团,地里有了收成,我还有了分红。”69岁的村民许桂莲笑着说。
  2017年年底,崔院强将30万元村集体资金注入陕果集团,为村上争取到前三年每年3万元的分红,三年以后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并将红利60%分给贫困户,40%留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一次性流转138亩土地给陕果集团,村民有了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近务工。
  崔院强还借助自身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维修蔬菜合作社协调资金3.5万元,安装路灯25套,协调活动广场健身器材6套,山地苹果实施集雨窖15座,实施山地土地平整600亩。
  2018年以来,崔院强先后争取实施了灌溉渗水井1座,人饮水蓄水池1处、集中供水点2处,管线安装3200米,蔬菜园区水泥硬化道路240米,村巷水泥硬化道路200米,维修村庄院墙500米。

  一个个项目的落实,一项项措施的实施,让魏家沟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崔书记来了后,为我家的大棚争取到了高效节水滴灌项目及高温闷棚,连续三年都不用花钱,要不然我棚里的菜根本卖不到5万多元。”正在摘黄瓜的牛清感激地说。
  面对村上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崔院强一方面让村干部带领菜农外出学习,一方面邀请县蔬菜局技术员前来指导,并连续三年为村上争取日光温室大棚免费实施石灰氮高温杀菌闷棚及高效节水滴灌项目。村上的33座大棚棚均收入由3.5万元提高到6.5万元,并带动王建彬等27户建起山地果园156亩、白树春等22户养殖中蜂440箱、孙占成等33户养殖蛋鸡800只。
  2020年,他又挑起全县“第一书记联盟”总负责人这个重担,协调成立了全县“第一书记联盟”合作社及消费扶贫超市,积极推广“原味甘泉”公用品牌,帮助群众累计销售各类蔬菜480吨,价值420万元,有力提升了扶贫产业的“质感”,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崔院强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继续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加强新型产业培育,完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