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5日
转折关头 谁主沉浮
——探访瓦窑堡会议旧址
  这里千沟万壑,山川梁峁起伏不平,曾是边塞要冲。
  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从此,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走近那段浴血奋战的不屈岁月,聆听在这片土地上奏响的英雄凯歌——
  在这里,中国革命焕发生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2月25日,子长市栾家坪乡齐家圪崂村,一首《东方红》飘荡在这个狭窄的山沟沟里。
  演唱者是已有98岁高龄的老红军白成宝。曾经,这里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听闻谢子长率领着队伍专门为穷人闹革命,跟着他有饭吃,于是,父母早亡吃百家饭长大的白成宝在1936年6月加入了地方游击队。那时,他13岁。
  “到处都是枪炮声,到处都是血……”老人耳朵听不太清楚,说话也不利索,但战争的炮火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里,“那时候,村民有的磨粮食,有的抬送伤员,有的纳鞋底,给了红军无私的帮助。”
  白成宝加入游击队前夕,毛泽东和彭德怀联名发布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主张停止内战,号召爱国志士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时间倒退回一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妄图吞并华北进而灭亡整个中国。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同时,自红军长征以来,国内局势变化很大,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大祸”。
  “当时中国共产党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最主要的敌人。”倚着被褥,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85岁的原馆长王志厚说。
  为了对整个形势作出分析,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市)瓦窑堡召开了为期9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十余人出席会议。
  主题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会议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提出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党在政治路线上的错误,同时张浩带回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要尽快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客观形势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子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海珍告诉记者,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再次指明了方向。
   在这里,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临近3月的陕北,春寒料峭。
  子长秀延河畔二道街前河滩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排五孔窑洞整齐排列,这里是张闻天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也是在这里,见证了国家在危难之际的重要会议——瓦窑堡会议。
  “这孔窑洞就是当时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方。八仙桌、长条木凳、煤油灯、茶壶以及其他陈设都是按照当时开会时的场景布置的。”走进最中间的窑洞,刘海珍摩挲着桌角介绍。
  两张八仙桌一并就是会议桌,六条长木凳就是与会人员的座椅,窑洞后堂的火炕上放着一张小炕桌。就在这里,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这振聋发聩的声音。 
  “在遵义会议中我们只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瓦窑堡会议解决了政治问题,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刘海珍意味深长地说。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绝不会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的。
  在瓦窑堡会议上讨论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时,在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中间势力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会上,毛泽东表示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同样受着日本侵略的影响,有两重性,在这个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候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王志厚说。
  但是,博古仍坚持“左”倾关门主义的态度。在他看来,根据苏联的经验,民族资产阶级这样的中间阶层是最危险的敌人,绝对不能团结。
  在江西中央苏区,福建19路军曾要和我党联合反蒋,遭到当时的中央拒绝,使我们失去了同盟。注重实践的毛泽东用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说明了“左”倾关门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损害。
  “这次会议让我们党重新站在了民族斗争的最前线。”刘海珍说。
  在这里,吹响了民族抗战的号角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篇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瓦窑堡会议后,党中央先后设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白军工作部,均由周恩来负责开展对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和地方势力的团结争取工作,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旧址讲解员魏娟介绍。
  在纪念馆的展览室里,一幅名为《东征时的红军号兵》的照片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照片中,一名年轻的号手奋力举起右臂,面对飘扬的抗日旗帜昂扬吹号,旗杆上“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标语异常醒目,似乎要“吹响”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抗战决心——
  这张历史照片“吹响”的,不仅是在战争年代坚如磐石的抗战信念,更是新时代带领革命老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决心。
  80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党中央在瓦窑堡的壮举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斑驳的历史痕迹,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瓦窑堡人牢记和继承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