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古诗中的青苔
孙丽丽
  青苔,短短的,细如毛发,看上去给人清凉的感觉。青苔像一个绿色的屏障,将纷扰的尘世隔离开来,给人一个清明的世界。
  读唐朝王维的《鹿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渐渐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他厌倦了嘈杂纷扰的官场,对于静谧幽深的山林充满了神往。独自坐在山中密林深处,很难见到人的踪影,只有无边的寂静在绵延。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谈话声是那样突兀,将这寂静打破。然而,一阵喧响之后,山林中的寂静越发深沉。夕阳西下,这时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仿佛是一幅油画。
  所谓青苔,就是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淮南子·泰族训》:“穷谷之污,生以青苔。”南朝梁江淹《青苔赋》:“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宋代赵师秀《大慈道》诗:“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明朝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花飞锦机,草偃青苔。”
  青苔的春天与咀嚼着宫怨之苦的班婕妤联系在了一起。陆机在《婕妤怨》里首先写到了青苔,“婕好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唯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班婕妤本是好色皇帝汉成帝的妃嫔,她面貌端丽,才华出众,聪颖博辩,刚入宫时受到皇帝宠幸,但随着赵飞燕的受宠,班婕妤命运的冬天也来了!“春苔暗阶除”一句,就对班婕妤不幸的命运和暗淡的人生寄予深婉的同情。
  青苔在古诗中倒颇受欢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半浮石半湿,浣纱人去不多时。”“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搞不懂古人为什么喜欢青苔,似乎古代的阳光不如现代多,古代潮湿幽暗,青苔丛生。
  我在山上林中见过青苔,轻轻从它身上踩过,松软的表层下有腐叶有落花,踩在柔软而湿润的青苔之上,我知道,我是踩在悠悠岁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