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柳林镇孔家沟的上山路一直走到山头上,尽收眼底的便是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孔家沟的变迁。
前些年,宝塔区被确立为苹果优生区,在政府的支持下,柳林镇也开始栽苹果树。孔家沟的薛国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栽了11亩,挂果之后一年收入4000块,第二年收入1万块,眼看着种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薛国军开始扩大苹果面积,从11亩到20多亩一直发展到今天的50多亩。薛国军说,现在他一年保底收入也在20万左右。
近年来,宝塔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路,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实到山地苹果产业中,宝塔果农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民生福祉。
果业生态相互促进
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果业发展,保障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果业产业发展的“双赢”。一是在全市率先出台《宝塔区绿色果业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解决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基地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进行定期检查,面向社会公布,推进生态苹果生产基地绿色建设。三是制定绿色生态苹果生产“七大体系”管理制度,完善了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强化了“大生态环保”的管理模式,通过发展新型绿色果业,开发果业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最短缺的绿色果品,实现百姓富、果业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果业基地健康发展
出台了《绿色苹果生产基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到苹果质量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大气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监测。同时,各乡镇各显神通,全力保障苹果质量。其中,临镇镇通过落实果实套袋、追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管理措施,推动全镇5万亩苹果园达到了标准化管理水平。柳林镇通过严把绿色农药、肥料源头关,狠抓果园秸秆覆盖、沃土工程、树体改良的实施,统筹完善防灾减灾和病虫绿色防治体系,带动全镇5万余亩苹果园实现了果园管理标准化目标。河庄坪镇、川口乡通过制定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完善绿色防治体系,果园实施推广坑施肥水、豆菜轮茬,建成了万亩苹果示范基地。其他乡镇通过全面落实规范整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苹果贴字等措施,建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6万余亩标准化示范园实现标准化生产,较好地维护了苹果生产基地果园绿色、生态、健康发展。
果业成了农民金饭碗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生态果园建设氛围。依托宝塔果业网和微信链接群,狠抓苹果“二维码”追溯、“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平台,组织各企业、果业专业合作社、果农大户在线交流。二是落实标准化生产加工和管理。以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合作组织为核心,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培育“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三是执法辅佐,实现经济转化。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对辖区涉及果业生态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打击。推动了农田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带动了绿色消费,促进了其他农副产品等绿色发展。
据了解,目前宝塔区实现了山地苹果年产量37.47万吨,产值16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占全区农业的65%。
下一步,宝塔区将立足实际,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