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闭幕日,也是唯一的社会公众开放日。
早上开馆,数万名此前线上抢票成功的公众涌入场馆,将会场热度一再推高;展馆中央40多家企业现场集中签约,争相预定明年消博会展位……
短短4天,消博会,这一中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以其独特魅力印刻在约70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家参展企业的记忆中,也打开了一扇新的深入洞察中国消费之门。
(一)消费主引擎,热力十足
“超大规模”“未来机遇”……走进消博会,很多境外参展商言谈间不时出现的热词,道出他们在中国积极寻觅商机的初衷。
消博会搭建了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平台。
4天来,全球2600多个品牌集中亮相消博会,其中仅帆船游艇展区参展知名品牌就超过50个,很多品牌收获满满订单,如爱丁顿洋酒签署1亿元年度意向订单。
大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消费为主引擎。增强消费引擎动力,正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曾经是短板。但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受外需萎靡影响,中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下降,消费贡献率不断提升,2014年至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
即便遭遇疫情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负增长,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达54.3%。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复苏,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超30%。这次消博会的火热人气,就是消费引擎发挥“压舱石”作用的体现。
不过,对比主要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动辄超过70%,中国消费仍有提升空间。
“十四五”规划纲要浓墨重彩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四轮驱动”,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做强中国消费主引擎。
可以想象,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而这无疑将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二)消费新时代,彰显个性
走进消博会,时不时会看到参展企业正在搞线上直播,电商平台邀请知名网红现场带货,还有不少参观者举着自拍杆“直播”展会与网民互动……新模式、新业态、新行业,尽显中国消费之变。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显示,疫情后时代,全球消费习惯更倾向线上购买、更理性、更健康,而零售科技的创新和普及则推动整个零售生态向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球网民20%左右。今年一季度,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快递业务量仅用83天就突破200亿件,比2020年缩短45天。
近十亿中国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也加速助力中国消费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食品、服装、家电、住房、汽车等商品消费“排浪式”扩张的浪潮。如今,随着各类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基本得到满足,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对更高质量商品与服务的需求,而非更多数量的需求。
消博会上,“对自己好一点”成为消费升级新看点:进口保健品和婴童食品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高档化妆品分类更趋精细化,男性护肤品受青睐;数码设备、健身器械、智能家居用品等高品质产品引人关注……
不仅如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齐聚一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他们带来的不是高端商品,而是一份份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分析报告、对未来消费趋势的洞察和应对未来消费潮流的解决方案。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透过消博会这扇大门,世界在这里把握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趋势,更希望捕捉中国大市场潜力无限的商机。
(三)消费新面孔,潜力巨大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富有活力的消费市场必须有强有力的消费主体支撑。
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支撑中国未来消费的新面孔在哪里?
美国《商业周刊》调查发现,中国新生代是最不慌、最有信心的一代。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析认为,随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结束,“90后”已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中国主力消费群体持续年轻化,向“95后”“00后”转移。
此外,中国“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正在取代千禧一代(1984年至1995年出生)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他们生活环境更优越,并伴着互联网长大,对商品有了更多维度的追求,更讲究个性化、多元性主观体验。
而新增消费者中,“50后”(50岁至70岁人群)“新老年人”在逐步熟悉网络消费模式后,消费能力开始显现。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预计突破3亿人。消博会上,不少老年参观者在高端保健品和食品等展区咨询采购。
“小镇青年”“精致妈妈”“资深中产”“新锐白领”“都市蓝领”……消博会上,中国更加细分的消费群体,吸引海内外参展商更有针对性推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充分彰显中国市场魅力。
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如何充分挖掘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
迈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好“有钱花”的问题;如何完善社会保障,消除居民“敢花钱”的后顾之忧;如何改善消费环境,解决好居民“花好钱”的问题,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