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2日
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延安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巡礼
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    加向前 摄
  记者 高娜
  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物,有生命、有记忆、有语言、有活力,它印证着来路,昭示着未来。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时,专程瞻仰中共七大旧址,并在座谈会上对延安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红色革命文物是历史、是记忆、是传统,是新中国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与底气。近年来,延安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奋力推进革命纪念地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为革命文物注入了可延续的生命力,使革命文物在延安真正“活”了起来。
  实践篇:保护旧址景点 打造红色之旅
  走进5月的延安鲁艺文化园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主园区靠北方向,延安文艺纪念馆巍然耸立。抬眼远望,东山园区、西山园区38个院落的269孔窑洞修缮如新。每到夜晚,行走在新区与鲁艺文化园区交汇的宽阔大道上,那裹着一层金色灯光的天主教堂光芒四射,格外引人注目。
  据了解,重新规划建设的鲁艺文化园区,包含核心遗址保护、延安文艺纪念馆、东山革命文艺家个体馆群、西山艺术实践体验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五个区块。革命旧址保护区面积由19.5亩扩大至300多亩,园区面积由545.16亩扩大至780亩,整个园区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和迷人风采。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说,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的修缮保护让革命文艺的薪火不息,那么全市的旧址及文物保护工作则为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载体。
  据统计,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延安城区1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全市有革命类纪念馆30座,馆库藏革命文物43673件,其中一级文物189件,二级文物2462件,三级文物9061件。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
  
为把这些珍贵的文物保护好、传下去,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老城核心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新城建设、老城改造、居民下山和旧址周边环境整治,完成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抗大、“四·八”烈士陵园、鲁艺等旧址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抓住“十大革命旧址维修”“一号工程”和灾后重建机遇,先后投入3.7亿元,维修保护了枣园、鲁艺、西北局等革命旧址47处,延安鲁艺革命旧址东西山维修保护工程、西北局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分别荣获2019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延安文艺纪念馆于2020年5月23日建成开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陕北“三战三捷”纪念馆已启动陈列布展;延安博物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抗大纪念馆、延安革命英烈纪念馆陈列布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延安革命纪念地展示利用向历史、文艺、战争、新闻等多方面拓展,让延安文物资源发挥好教育全党、引导社会、激励人民的重要作用。
  让革命文物健康地“活”下去,精彩地“活”起来,离不开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延安市先后制定公布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延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文物保护利用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延安被成功列入首批6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利用篇:注重宣传研究 “活化”红色资源
  4月26日下午,凤凰山革命旧址广场前歌声回荡,激情飞扬,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将广场上的群众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仪仗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健身操《青春世界》等表演更是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4月8日上午9点,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内苍柏矗立,愈加肃穆庄严。在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塔前,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的党员干部们肃立默哀,深切悼念革命烈士的不朽英魂。
  ……
  异彩纷呈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延安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渠道和载体,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019年6月,延安成功举办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延安革命圣地新形象;每年坚持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5·23”音乐节等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此外,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日、烈士纪念日、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延安这所“大学校”的作用,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钙片”。
  与此同时,深入挖掘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内涵,组织专家对宝塔山、杨家岭、枣园等地的讲解词进行修编提升。以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为主体,建立延安精神研究专家库,编辑出版《红色记忆——走进延安革命纪念地》等系列丛书34部17万余册。深入挖掘和研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创作情景剧《十五块大洋》《捐宝》《兄妹开荒》,陕北说书《为人民服务》,情景话剧《张思德》,纪录片《永远的鲁艺——经典背后的故事》等,让宣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同时,不断创新革命文物展陈方式,延安革命旧址数字化陈列及“互联网+”展示提升项目完工并上线试运行。清凉山、桥儿沟等五处460孔革命旧址窑洞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基地建成投入运营。
  此外,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为延安革命纪念馆等6家单位加挂干部培训中心牌子,2020年开展教育培训231批、14537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延安革命纪念地及红色革命文物的影响。
   安全篇:守好革命遗存 铸牢红色记忆
  4月26日上午10点,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演练在凤凰山革命旧址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凤凰山革命旧址的工作人员、延安新闻纪念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的全体保安人员等共计100人,通过活泼形象的百人消防操向大家普及了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
  随后,消防演练在阵阵警笛声中开启,演练现场模拟了景区窑洞内突发火情,景区工作人员疏散和救治游客以及抢救文物的过程。活动结束后,宝塔区消防应急救援大队消防员现场为大家讲述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流程。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为切实维护好文物安全,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文物日常管理,与各级文物管理单位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指导、督促各文物管理单位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应急预案,有效促进文物安全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定期对各文物管理单位进行文物安全及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力争“防患于未然”。此外,不断强化文物立法,配合省人大修订完成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制定了《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打击文物犯罪是保证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把打击犯罪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公安部门连续九年开展打击文物犯罪“鹰”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文物法人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连续五年被评为陕西省文物安全先进单位。
  旧址前,景区里,一批批游客接踵而至;书店里,银幕中,一部部红色作品相继问世;网站上,展馆内,一幕幕逼真的历史场景鲜活再现……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让延安这些承载着鲜明红色基因的革命历史文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革命文物保护任重道远。延安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保护革命旧址、传承红色根脉、建设美好家园的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