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走进红大
刘志平
  红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浮雕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干农活的场景、送锦旗的场面、打篮球的优美姿势都吸引着我。我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回忆着那段峥嵘岁月。
  接着,我跟随讲解员来到红大学员曾经生活居住过的地方,参观了他们的灶房、宿舍以及办公的窑洞。随后,我跟随讲解员向靠石崖边的一个地道模样的山崖洞走去。进去之后,发现里边是一个用蜡雕制成的红大学员学习讨论的场景。
  最后,我来到了一个较大的石崖洞,这里就是当时学员们的教室。这个教室原来是老百姓的羊圈。经过改造后,40名学员在这里听课、学习。教室的墙壁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有力的大字,正前方是一块刷了墨汁的黑板,黑板的左边是红大的校歌,歌词这样写道:“红大的同志,我们是抗战的先锋,民族革命的领导者。干部决定一切,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要团结!学习紧张,生动活泼,严肃纪律,努力前进。我们是红军的模范,武装上前线。”看着这充满力量的歌词,耳畔仿佛响起了歌声。
  教室中,还有40多个石凳子,那是学员们上课时间坐的。看着这些原始的石凳,我想起曾经的红军战士童小鹏的日记中是这样描写学习和训练的场景的:“因为教授们上课时的认真,使得大家就像打了吗啡针一样,顿时兴奋起来了。一早起来,总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埋头伏案啃讲义,手里拿着红蓝铅笔划来划去;午睡时,有些同学也在看书,有些是做着午睡的样子,睡在床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曾经饭后打得很热闹的乒乓球及网球,现在简直没有人去过问了。”
  我还听讲解员说,红大在志丹曾经办过三个科的培训,一科培训了40名学员;二科在保安镇麻地坪村,培训了225名学员,培训对象主要是干部;三科在顺宁镇,培训了800名学员。这些学员在培训学习结束后,奔赴各个战场,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
  看着红大旧址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封封信件和一篇篇文稿,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