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夏日里的三张笑脸
    干净整洁的巷道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辛文静 夏蓓蓓
  初夏时节,绿意盎然。记者行走在富县乡村,村民脸上笑容如鲜花般绽放,其中三张笑脸使人印象深刻。
  自家厨房里,孙向东笑意盈盈。这位40岁的中年人感叹天然气带来的便利说:“之前只有城里人才能用上天然气,没想到如今,我们也用上了天然气。”
  看着新建的厕所,王田义笑得自豪。自豪的是,田厢整村告别了蚊虫飞舞、臭气熏天的厕所,迎来了卫生、美观的无害化厕所。
  亭台楼阁旁,刘保锁笑得灿烂。看着胡家坡村的变化,在村里待了半辈子的他感叹村里的环境之变:“村里处处都是风景,像生活在公园里。”
  三张笑脸,描绘出村民走向小康的幸福生活。
  “告别烟熏火燎”
  走进羊泉镇陈超村,几位中年人坐在排椅上,时而聊着天然气入户的好处,时而发出阵阵笑声,幸福写满脸上。
  孙向东就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在城里的亲戚家用过天然气,最大的感触就是又安全又干净。”想到以后再也不用烟熏火燎,孙向东十分开心。
  说着,孙向东径直带记者来了他们家。厨房中,随着轻轻拧动灶具开关,眨眼间,蓝色的火焰从灶孔蹿出,短短几分钟,一壶开水就烧好了。
  没有通上天然气以前,孙向东家与绝大多数农村住户一样,经历过木柴、煤炭的火源变化。
  “我们家前年冬天就烧2000多块钱的煤,烧火还要倒炉灰,又得洗手,不干净。天然气省事、方便、干净、还安全,从果园回来就能直接做饭。”谈到天然气入户,孙向东笑着说。
  去年以来,孙向东所在的羊泉镇安装上燃气管道,随后各村居民开始接气入户。“天然气一个立方3块多,我家四口人,一个月才用十几个立方天然气,才几十块钱,比煤炭便宜多了。”孙向东说。
  家里通上天然气后,孙向东换下家中使用多年的电热水器,装上燃气热水器,他说烧水速度明显更快,也感觉家里干净许多,心里更踏实了。
  如今,孙向东所在陈超村170户村民全部完成天然气入户费。陈超村只是羊泉镇推进气化乡镇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镇共涉及29个村组,惠及3333户农户,境内共铺设管网40余公里,目前已实现主管网并网通气,全镇240余户群众完成通气点火。
   “抽水马桶请进门”
  “蹲坑?都是老黄历啦。我们的设施,不输城里人。”近日,正在打扫院落卫生的王田义一见记者,便拉着看他们家新建的厕所。
  “以前一到夏天蚊虫飞舞、臭气熏天,自从我家的厕所进行改造之后,不仅卫生、环保,还没有异味,跟城里面的卫生间也没有啥区别,全家人都很高兴。”50岁的王田义很感慨,蹲了半辈子旱厕,如今在家用上了水冲厕所。
  “冲的水用洗脸水、洗衣水之类的废水就行,脚踏泵再一加压,冲得非常干净,加3桶水能用20天左右,既卫生又省水。”王田义如数家珍地说着自家改厕后的种种好处。
  去年3月,田厢整村完成了“旱改厕”,曾经无人问津的抽水马桶,一下子成了紧俏货。
  “新厕所,政策补贴了3000元,我们一分钱都不用花,只需要贴小工就行。”王田义说。
  不仅如此,富县对试点镇1500户改厕户安装了改厕户牌,利用400免费智能服务电话、微信二维码等方式,为改厕群众提供多种便捷高效的报抽、报修、付费、评价、反馈等服务。
  “我们以村级协管员为区域网格开展作业、抽粪车专门配送、让农村粪污及时处理、厕具及时维修、群众反馈渠道畅通、粪污变沼液回田,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厕后的管理、清掏、维修及粪污处理难题,也为富县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富县农业局局长许剑说。
  截至目前,富县共完成户厕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提升改造19619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9425座),累计全县7个乡镇,32个行政村完成整村推进户厕改造工作,投入资金1540万元,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70.4%以上。
  如今,走在村里,干净整洁实用的厕所让村民们赞不绝口,一场“厕所革命”让乡亲们“方便”更方便。
  “像生活在公园里”
  山上苍松滴翠,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古风神韵相映成趣……初夏的胡家坡,让刘保锁感叹“变化实在大”。
  “肩挑背扛毛驴驮,土窑泥路煤油灯,看病买药读书难,大雪封山足不前……”而说起昔日的胡家坡,刘保锁便皱起了眉头。
  2014年,直罗镇胡家坡村贫困人口总量居全镇第4位,贫困发生率高达19.2%。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让胡家坡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2017年,村里通过稻田恢复项目,重新拥有了500亩水稻,当年就为村民带去了可观的收益,一下就调动起了大家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2018年,胡家坡村水稻面积增至1000亩,2019年增至1500亩,2020年增至2100亩,稻田面积逐年递增。
  年轻人们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前景也纷纷回归,在家门口谋起了生计。
  “2018年,我们村开始打造田园综合体,陆陆续续有了游客。我就支了个摊摊,在村头卖起了饮料、冰棍、烤肠之类的,头一年就赚了1000多元。”村里72岁的老党员刘保楼笑着说到,“这几年游客慢慢多了起来,挣的也能多一点。再加上家里种的几亩水稻和担任村上的清洁工,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错。”
  与此同时,为了让稻田恢复项目的红利充分发挥出来,2018年直罗镇依托稻田开始打造胡家坡田园综合体,先后建造了荷花池、稻田画、水车等景观节点,同时对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民宿等一并进行改造,使得胡家坡一改过去的“蓬头垢面”,变成了如今风景如画的塞上村庄。
  “这几年村里举办插秧节、溜冰节、马拉松赛等活动,吸引来大批周边和外地的游客,人挤人热闹得很,村里的农家乐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村民陈百录说。
  综合体的打造,使得胡家坡走上了“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发展路子,村民都感慨生活在公园里,也让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为更多人所知。
  如今,胡家坡村人均纯收入从7600元上涨到如今的14600元。
  岁月匆匆,斗转星移,始终未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富县,许许多多家庭正怀着同样的憧憬和期盼,行进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们的幸福故事,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从源头出发,走向美好。